南亚与东南亚主产区冬季作物处于生长期,早期作物得以收割。监测期间南亚与东南亚的主要作物包括玉米、水稻、小麦和大豆。该地区的印度以灌溉作物为主,降水对作物生产的影响有限,东南亚地区处于旱季,种植的作物也以灌溉为主。
农业气候指标显示,与过去同期的15年相比,平均气温持平,光合有效辐射和累计降水量分别偏高1%和3%,导致累积潜在生物量偏高3%。耕地种植比例较近5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3%,达到87%,最佳植被状况指数为0.92。
根据降水距平聚类空间分布及过程线显示,主产区8.7%的种植面积降水量在1月初显著偏高,主要位于印度的西北部。另外16.2%的种植区域在1月初和3月底降水偏高,主要位于斯里兰卡、泰国东部、老挝、柬埔寨和越南。其余地区的降水量在1月初以后略低于同期平均水平。其中南亚、泰国南部和越南中部地区在1月底遭受干旱。根据气温距平聚类类别过程线显示,主产区45.3%的作物面积(尼泊尔,印度西北部和缅甸中部)的平均气温从2月逐渐上升,在3月中旬达到同期最高水平。另有1.9%的种植区域,包括印度旁遮普和哈里亚纳邦,从3月中旬开始,较过去15年同期平均水平偏高8℃,这导致该两个地区的小麦遭受极端高温。相比之下,主产区17.4%的种植区域(泰国、老挝、柬埔寨和越南北部)的平均气温在2月底和4月初低于过去15年同期平均水平。剩余的作物种植区域平均气温在1月以后在历史同期平均水平上下波动。
潜在累积生物量距平图显示,泰国、柬埔寨南部和越南南部的潜在生物量高于平均水平20%,而印度南部和东部、尼泊尔、孟加拉国和缅甸的潜在生物量低于平均水平。最佳植被状况指数图显示印度北部,西部和南部以及其它零散区域最佳植被状况指数值都高于1.0。最小植被健康指数图显示,受高温影响,印度西北部,中部和缅甸中部发生了严重的干旱。耕地利用状况图显示除印度西部,中部以及缅甸中部外,大部分地区都种植了作物。
综上所述,尽管3月中旬以来印度西北部受到极端高温影响,但由于该地区的作物主要是灌溉作物,且存在灌溉的降温效应削弱了高温的影响,除缩短作物灌浆期外,对作物长势的影响不大(图2.4g),因此该主产区的冬季作物长势总体良好。
图2.4南亚与东南亚农业主产区的农业气象指数与农情指标(2022年1月-2022年4月)
a. 降水距平聚类空间分布图 b. 降水距平聚类类别过程线(mm)
c. 气温距平聚类空间分布图 d. 气温距平聚类类别过程线 (℃)
e. 耕地利用状况
f. 潜在累积生物量距评
g. 最佳植被状况指数
h. 最小植被健康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