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CropWatch通报描述了2020年1月-4月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的生产形势,本通报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CropWatch 协调的国际团队编写完成。
CropWatch通报主要基于遥感数据开展监测预测,特别关注玉米、水稻、小麦和大豆的主要生产国。通报包含5章,其中第1章中是全球农气状况综合分析,涵盖了全球不同空间尺度的农业气象条件与极端天气。第2章着重介绍了各大洲主要农业生产区的农气和农情状况。第3章详尽分析了全球主要农业国家的农业生产形势,这些国家合计占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和出口量的80%以上,是通报的主体内容。第4章聚焦于中国农作物长势与作物生产形势。第5章内容包含了2020年全球主要农业生产国的产量估算、灾害综合分析和厄尔尼诺发展趋势,这是CropWatch对2020年全球大宗粮油作物产量的第二次预测,并复核第一期预测结果。
在北半球,小麦是监测期内主要的农作物。截止到四月末,南亚的冬小麦已经成熟,而其他地区大部分处于营养生长阶段。截止到4月下旬,春小麦、玉米、大豆和水稻的播种工作在大多数地区已经全面铺开。在南半球尤其是南美洲,玉米和大豆是本通报的重点监测对象。巴西的第一季作物的收获,第二季作物播种已于2月开始,总体上,南美洲的主要作物收割工作进展顺利。在赤道地区,通报重点关注了南亚和东南亚主季水稻和旱季水稻(Boro / Kharif)的产量。
新冠疫情(COVID-19)的爆发以及受之影响的封锁措施对农业食品链的影响是全世界关注的主要问题。到目前为止,尽管有报道称,劳动力的减少导致印度劳动密集型稻米收割工作的延迟,欧洲劳动力的短缺也影响了水果和蔬菜的收割,但CropWatch的监测表明,COVID-19对全球尺度的粮食生产影响较为有限。
除此之外,东非、中东和西南亚的沙漠蝗虫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充足的降雨为沙漠蝗虫的繁衍与蔓延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尽管上述地区的农业生产对全球粮食供应的贡献较小,但对受蝗虫严重侵袭地区的农民而言,蝗灾的影响可能是毁灭性的。
农气条件
根据第1章和第3.1章的分析,当前2020年1-4月期间的温度创历史新高。对于欧洲来说,2015-2016年度创下的冬季最高仅维持了4年就被打破,且本年度1-4月份冬季气温的较之前的记录足足提升了1.4ºC。乌克兰和俄罗斯西半部的温度比过去15年的平均温度高3.3ºC。冬季温暖的天气通常会使得小麦返青甚至是整个生育期的提前。但是,冬季较高的温度并不能保证作物不受春季霜冻影响,美国中南部和中西部地区在4月中旬和5月初的寒潮可能对小麦造成了霜冻破坏。
在全球范围内,在经历了多期降水偏多的情景后,本监测期的降水恢复到接近平均水平,而光合有效太阳辐射(RADPAR)略低于平均水平。
以下是关键产区的农气情况需要密切关注:
l 南亚:该地区降雨量高于平均水平,而气温偏低,这有利于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小麦生长以及印度的大米生产。在干燥的冬季,水库水量的增加,对印度农民的农田灌溉是一大利好,这使他们能够增加耕地面积并充分灌溉农作物。
l 北非西部(马格里布,Maghreb):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遭受长期干旱,干旱持续到3月,它在摩洛哥南部造成了歉收。
l 意大利,东南欧和乌克兰:比正常情况干燥的天气阻碍了冬小麦的生长。
l 东南亚:旱季降雨量低于平均水平,稻米生产受到旱灾的一定影响。
l 尽管在某些地区观察到短暂的干旱,阿根廷和巴西主要玉米和大豆生产地区的条件总体良好,但巴西南部也比正常情况干燥,这对巴拉那州的大豆生产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l 在经历了2019年的数次严重干旱后,南非的农气条件普遍有利于作物生长。
l 北美、欧洲、中东的冬小麦状况总体上接近正常水平。欧洲在三月和四月遭遇干燥天气的影响。
l 中国的形势总体良好。冬小麦生长期的降雨量高于平均水平,预计增产4%。水稻种植正在按计划进行。
2020年全球产量预测
第5.1章中估算的粮食产量今年将更新三次。除南半球外,本期通报中的大部分产量预测主要基于2020年1-4月的遥感数据和农业气象数据综合获得,CropWatch将在本年度后续2期报告中持续复核产量预测结果。遥感监测得到的产量数据所占的比例各不相同,其中玉米约为21%(南半球),水稻为36%(东南亚和南亚的旱季),小麦为77%(大部分为北半球冬小麦),大豆为46%(南半球)。
CropWatch预测,2020年全球主要玉米产量为10.57亿吨,大米的产量为7.55亿吨,均与2019年持平。小麦和大豆产量预计为7.37亿吨和3.29亿吨,同比分别增长3%和1%。主要国家的前景总结如下。
肯尼亚(+15%)和南非(+27%)是玉米产量增幅最大的两个国家,孟加拉国的玉米产量预计将增加4%。受干旱影响,缅甸玉米产量下降了12%。其他大部分国家玉米产量与2019年相近,变幅从+3%到-2%不等,包括南美洲的阿根廷(+2%)和巴西(-2%)两大玉米生产国。
水稻,CropWatch预估阿根廷和泰国水稻同比增产5%和6%。孟加拉国和东南亚多个国家受旱情影响,预计孟加拉国、柬埔寨、缅甸、越南的水稻产量同比分别减产5%、5%、4%和3%,巴西水稻预计也将减产4%。
大多数国家的小麦都是雨养小麦,因此其产量年度波动相对较大,其中阿富汗、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克兰的小麦同比分别大幅减产17%、11%、12%、22%。另一方面,中国小麦同比大幅增产 4%,埃及、匈牙利、印度、墨西哥、巴基斯坦和俄罗斯的小麦同比增长 8%、7%、14%、23%、10%、6%。其他国家的产量预计与去年相近。全球来看冬小麦生产形势总体好于去年同期,全球小麦产量同比增产超过2000万吨,主要原因是中国、印度、美国和俄罗斯四个小麦生产大国小麦产量均实现增产,同比分别增产4%、14%、6%和0.2%;
本监视期仅涵盖两个重要大豆生产国:阿根廷的产量预计将增长2%,而巴西的产量将下降1%,主要原因是巴西南部地区的干旱情况比往常更严重。
主要粮食出口国的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对全球玉米、水稻、小麦和大豆供应影响有限。
中国
在当前监测期内,冬小麦和油菜仍处于生长期,而春播作物(包括春玉米和早稻)处于播种/移栽至生长早期。
在主要的冬播作物产区,农气条件和由此产生的作物长势总体上是有利的。降水和温度较过去15年同期平均水平偏高19.7%和0.8°C。中国南部和中部的农作物生长季节一切正常。根据最佳植被状况指数的空间模式,全国各地作物长势喜人,其中冬小麦的核心播种区黄淮海的降水量同比偏高51%。
CropWatch预计,2020年全国夏粮单产和种植面积均有所增加,夏粮总产量为1.32334亿吨,同比增产429万吨,增幅达到3%。2020年冬小麦总产量预计为1.2224亿吨,较2019年增产443.9万吨,增幅为3.8%。其中,冬小麦种植总面积为23,898.1千公顷,同比增加2.5%,冬小麦平均单产为5,115千克/公顷,比2019年增长1.2%。总产量的增长主要归因于两个主要的冬小麦生产省份河南和山东播种面积的显著增长,两省冬小麦播种面积同比增长5%和3%,而河北和山西播种面积同比下降2%和1%,可能与节水压采管理政策有关。值得一提的是,湖北省在解除疫情封锁之后,田间管理措施及时跟进,夏粮长势恢复至正常水平。
新冠疫情并未对全国早稻生产产生显著影响,预计2020年全国8个早稻主产省份早稻面积较2019年增加2.2%。2020年全国8个早稻主产省区早稻备耕和移栽总面积为5,101.4千公顷,较2019年增加了109.7千公顷,增加幅度为2.2%
截止到5月上旬,2020年农气条件总体上有利于中国和全球大部分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生产。不仅对中国有利,而且对地球上大多数重要的农作物生产地区也都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