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与东南亚主产区包括了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和越南等国。这些地区气候、地理特征和物候差异巨大。主产区主要作物为玉米和水稻,尤其是水稻,是本监测期内主产区主要的种植作物。由于生长季节较长和耕种季数较多,本监测期后两月,总有一种水稻达到成熟。
7月至10月的农气条件适宜于已耕作作物的生长,尤其是降水充沛(累积降水量达到1534mm,偏高21%)。降水量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其中印度累积降水量最高,达到1616mm(偏高40%)。9月初,约占全区18.9%的地区降水超过平均水平,高达400mm,主要分布在印度中东部和南部、斯里兰卡、以及印度和尼泊尔的边境区域。而泰国,柬埔寨,越南等东南亚地区则出现了降水偏低的情况,分别偏低17%,8%和5%。监测期内,主产区总体平均温度接近平均水平(25.4℃, -0.1℃),特别是在东南亚大部地区(柬埔寨,泰国,越南,老挝和缅甸)。在7月中旬热浪席卷了印度中北部地区,平均气温偏高超过2.5℃,同时降水减少了100mm,对作物生长产生了不利影响,该地区较低的植被健康指数也反映了这个状况。
主产区复种指数介于100%(单季作物)和300%(三季轮作)之间。从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间,复种指数的平均值为141%(介于单季和双季种植之间)。大多数三季种植的区域分布在越南、泰国南部和孟加拉国,双季作物主要集中在喜马拉雅南麓的印度境内以及伊诺瓦底江下游的缅甸境内。全区的潜在生物量接近平均水平,低值区出现在印度东北和西南部地区,高值区出现在印度中西部和缅甸北部地区(偏高20%以上)
就农情指数而言,主产区基本所有耕地都已耕作,平均耕地种植比例达到96%,最佳植被状况指数高于0.8,部分地区接近1.0。
总的来说,尽管部分地区经历了洪水和旱灾等灾害情况,主产区的作物产量依然可期。
图 2.4 南亚与东南亚农业主产区的农业气象指数与农情指标(2019年7月-10月)
a. 降水距平聚类空间分布图. b. 降水距平聚类类别过程线 (mm)
c. 气温距平聚类空间分布图. d. 气温距平聚类类别过程线 (℃).
e. 最佳植被状况指数 f. 耕地利用状况
g. 潜在累积生物量距平 h. 最小植被健康指数
i. 复种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