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全球农情遥感速报(CropWatch)描述了截至2019年4月底全球大宗粮油作物长势和产量预测。该报告由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组织的国内外研究团队共同完成。
本期通报评估主要基于遥感数据,特别关注玉米,大米,小麦和大豆的主要生产国。其中,第1章全球农业气象,涵盖了不同空间尺度的主要天气条件,包括极端天气;第2章重点介绍了各大洲主要生产区的农业气候和农情条件;第3章涵盖了占生产和出口至少85%的核心监测国,每个国家均提供了详细分析,本章是通报的主要组成部分;第4章聚焦于中国的夏粮和冬小麦生产形势;第5章是CropWatch对相关国家2019年的粮食产量的估算。
2019年1月至4月期间(JFMA)涵盖了北半球夏收作物,特别是冬小麦和秋粮作物的早期生长阶段。在南半球,它涵盖了秋粮作物(玉米,大豆)的生长中期和生长后期(如非洲南部的玉米)。本期通报还涵盖了赤道地区2018年末播种的玉米或水稻以及2019年初播种的第一季作物,如菲律宾,泰国,越南和巴西等国的第一季水稻。
农业气候条件
2019年1-4月监测期间的主要气候条件接近于过去15年同期的平均值:其中,全球降水量仅比平均水平高2%,而2018年、2017年同期比往年分别偏高13%与8%。但是,降水地域空间差异巨大,大洋洲的降水大幅偏低23%,中美洲作物生长末期和南美洲、南部非洲处于关键生长期的玉米遭受中度水分亏缺。部分国家的降水显著偏低,如委内瑞拉、墨西哥、危地马拉、葡萄牙、摩洛哥、菲律宾、新西兰与肯尼亚的降水显著偏低54%、49%、43%、45%、39%、49%、32%、40%。CropWatch的农情指标也反应了降水亏缺的不利影响,如全球主要小麦出口国之一的澳大利亚在监测期内的耕地种植比例下降了39%,最佳植被状况指数位列前20大小麦生产国的末位。
监测期内,降水偏多的区域出现在北美、西非到中亚、东亚地区,降水分别偏高12%、11%、10%。这三个地区的降水在最近的CropWatch通报中体现出持续偏高的变化趋势,其中伊拉克、叙利亚的降水显著偏高64%和75%;伊朗、莫桑比克的降水偏高39%、27%,莫桑比克及其临近的地区发生了历史罕见的严重洪涝灾害,在第5章的灾害一节对该国洪水进行了详细介绍。在全球范围内,地中海东部和中东地区,特别是黎巴嫩和伊拉克的农气条件出现显著异常,其中降水量偏高幅度超过40%,温度偏低超过1.2°C、光合有效辐射偏低幅度超过8%。
冬季的欧亚大陆的气温呈现了空间一致增温趋势,例如拉脱维亚、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和沃洛格达州、雅罗斯拉夫州、中国黑龙江省的气温偏高2.2°C,2.4°C,2.5°C,3.6°C。不同寻常的增温可能以一种尚未完全了解的方式影响冬季作物和即将到来的夏季作物,从而导致了农气指标与农情指标响应的不一致性。监测期内,北美和南美发生了数次寒潮。
光合有效辐射异常偏低的区域包括,西非到东亚,美洲北部和南美主要夏季作物种植区。其他多数区域的光合有效辐射均高于平均水平。
2019年CropWatch全球产量预测
第5.1节中的产量估算今年将有两次更新。除南半球外,大部分国家的产量预测仅用到生育期内部分时段(1-4月)的遥感影像及农业气象数据,因此随着时间的推进,在后续的通报中将利用更多的实时更新的遥感数据进行产量预测和复核。当前监测期内,遥感监测的产量占全球产量的比例从18%(玉米)到71%(小麦)不等。
CropWatch估计2019年全球玉米产量为10.05亿吨,同比将增长0.7%;水稻7.31亿吨,同比增长1.1%;小麦7.33亿吨,同比增长1.5%;大豆3.31亿吨,同比增长1.2%。当前监测期的产量预测,是CropWatch在近期的产量预测中最为乐观的一次,与2018年相比,四种大宗粮油作物的总产量同比均呈现增产态势。
玉米产量大幅增加的国家主要包括阿根廷(+7%)和墨西哥(+8%)以及三个东南亚国家,包括孟加拉国(+8%),缅甸(+9%)和越南(预计增幅达到12%)。而非洲各国的玉米产量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就水稻而言,南亚和东南亚的多数国家实现增产,其中印度(+1%),印度尼西亚(+2%),孟加拉国(+6%)和越南(+8%)增产较为显著,而泰国和柬埔寨水稻产量分别减产3%和8%。
对于几个欧洲主要粮食生产国而言,监测期内的小麦产量同比下滑,其中罗马尼亚(-17%)、土耳其(-15%)、白俄罗斯(-13%)和匈牙利(-11%)下滑尤为显著。而小麦产量同比增长的国家,主要包括意大利(+7%)、英国(+8%)以及一些东欧和西欧至中亚国家,如乌克兰(+4%)和俄罗斯(+9%)。由于冬季部分时段极端温度的影响仍存在不确定性,上述国家的小麦产量将在后续通报中进行复核。中国(+1%)、埃及、巴西、埃塞俄比亚和巴基斯坦(+4%至+ 10%)小麦产量同比增加,美国小麦产量大幅增长10%,促使全球小麦产量的增加。巴基斯坦(+10%)、摩洛哥(+12%)、南非(+14%)、墨西哥(+17%)和伊朗(+19%)等国的小麦产量增幅最为显著。尽管伊朗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但同时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分条件。南半球小麦生产国中,阿根廷和澳大利亚的产量同比分别下降3%和13%。
就大豆而言,阿根廷大豆产量增加 9%,这与该国其他非灌溉秋粮作物的生产形势一致,而巴西大豆产量则保持在2018年的产量水平。
主要出口国和进口国的大宗粮油作物生长形势良好,因此,CropWatch预计全球玉米、水稻、小麦和大豆的供应形势呈乐观状况。
中国
中国主要夏粮作物产区的农气条件良好,促使夏粮生产形势呈乐观态势。其中降水和气温分别偏高20%和0.6℃,估计2018-2019年夏粮作物总产量为12,745.3万吨,与2018年相比,增产约122.5万吨,增幅约1.0%。
夏收作物减产量最大的是河北省和陕西省,其次是山西、湖北和重庆。河南和山东省是全国夏粮产量最高的两个省份,由于夏粮作物种植面积和单产同步增长,两省夏粮总产量均从2018年的减产年景中恢复,同比分别总产2.8%和5.6%。
2018-2019年度冬小麦总产量预计为11,725.9万吨,同比增产135.4万吨,增幅为1.2%。陕西是小麦产量下滑最为显著的省份,同比减产8.4%,为2013年以来陕西省冬小麦产量减幅最大年份;湖北冬小麦种植面积减幅位列所有主产省份第一位,种植面积减少6.2%,导致冬小麦减产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