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期间涵盖了各个区域众多作物的物候期,各国的具体情况如下。孟加拉国:晚稻(Aman,7月-12月中旬)的种植期、中稻(Aus,3月中旬-7月)的种植期和收获期、以及冬稻(Boro,11月至翌年5月)的收获期;柬埔寨:玉米的种植期、旱季水稻的收获期和雨季水稻的种植期;印度:秋收水稻、玉米和大豆的种植期,旱季水稻和小麦的收获期;缅甸和尼泊尔:水稻和玉米的种植期,以及小麦的收获期;泰国:主季水稻的种植期和第二季水稻的收获期、以及玉米的种植期;越南:主季水稻的种植期和第二季水稻的收获期。
从整体上看,南亚和东南亚主产区降水量比过去15年平均值偏高17%,平均温度(-0.6°C)和光合有效辐射值(-2%)接近于多年平均水平。所有的国家降水量均高于多年平均值,分别为:孟加拉国偏高46%,印度偏高17%,泰国偏高16%,越南偏高12%,老挝偏高9%,柬埔寨偏高7%,尼泊尔偏高6%,缅甸偏高3%。特别是在六月和七月,主产区所有国家的天气都较往年凉爽。孟加拉国和越南的光合有效辐射分别低于多年平均值7%和6%,而其它国家偏差均在5%以内。大部分国家作物生长受益于有利的气象条件,累积潜在生物量均高于平均水平(孟加拉国+15%,印度+8%,泰国+6%,柬埔寨+3%,尼泊尔+3%,越南+1%)。
农情监测指标中,整个主产区最佳植被状况指数普遍较好,除了印度空间变化差异显著,大部分区域均在0.8以上。耕地种植比例指标监测结果表明,除了印度和缅甸外,其它国家的耕地基本都有种植。耕地未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缅甸中部,以及印度中部、西部和南部。累积潜在生物量结果具有类似的空间分布,进一步证实了上述情况。累积潜在生物量高于平均水平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印度东部、西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孟加拉国、泰国大部分地区和越南(除了越南北部)。其中泰国局部地区存在潜在生物量距平低值。柬埔寨则表现为累积潜在生物量高、低混合的模式。植被健康指数表明,作物水分胁迫仅发生在印度半岛和缅甸南部,其它国家只有零星分布。
主产区作物生长总体形势良好。由于报告期间涵盖了大部分作物的种植和生长期,因此未来几个月的天气条件将对该区域的作物生长和产出十分重要。
图2.4 南亚和东南亚农业主产区的农业气象指数与农情指标(2017 年4月至 2017 年7月)
a. 降水距平聚类空间分布图 b. 降水距平聚类类别过程线(mm)
c. 气温距平聚类空间分布图 d. 气温距平聚类类别过程线 (℃)
e. 最佳植被状况指数
f. 耕地利用状况
g. 潜在累积生物量距平
h. 最小植被健康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