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监测期包括了雨季水稻(主稻)、灌溉水稻(二季稻)、玉米和小麦的收获期。CropWatch监测结果显示,监测期内缅甸的作物长势总体上与近5年平均水平较为接近。
与过去15年平均水平相比,缅甸全国的降水偏高22%,气温和光合有效辐射基本上处于平均水平(分别略偏低0.1°C和1%)。潜在累计生物量较过去5年平均水平偏高24%。基于NDVI的作物生长过程线显示,该国的作物长势持续略微偏低于平均水平,而后在1月份位于平均水平之上。以上监测结果显示缅甸的作物长势良好,同时最佳植被状况指数也显示出较高的值(0.92)。
NDVI距平聚类图显示,缅甸的作物长势在整个监测期内均位于平均水平之下,NDVI距平值一直为负值,其中在10月下旬、12月下旬和1月上旬接近平均水平。最佳植被状况指数分布图显示,缅甸植被生长状态较好,在大部分地区均显示较高的值,仅在沙皆、马圭和曼德勒地区有小部分低值分布。
区域分析
根据种植制度、气候分区以及地理条件,可将缅甸划分为三个农业生态区域,分别是山区、中部平原和沿海地区。
三个农业生态区域在农情指标监测结果上存在一些差异。其中耕地种植比例均为0.99,且均较平均水平偏高1%,最佳植被状况指数都大于0.90。而生物量则略有不同,三个分区分别较平均水平偏高38%,19%和22%。
沿海地区位于缅甸西南部,其主要种植作物为玉米,并且集中分布在伊洛瓦底地区、仰光地区、孟邦、德林达依地区和勃固地区南部。沿海地区的农气条件在三个分区中表现最好,降水偏高31%,气温和光合有效辐射基本处于平均水平(其中气温偏高0.2℃)。该分区的作物长势状况也处于平均水平。
中部平原包括马圭地区,曼德勒地区以及勃固地区的北部,主要种植作物为水稻。该分区的农气指标在三个分区中相对较差,其中降水偏高13%,气温和光合有效辐射基本处于平均水平(分别偏低0.2℃和2%)。该分区的作物长势略低于平均水平。
缅甸的西部、北部和东部均为山区,包括掸邦、克钦邦、沙皆地区、钦邦和若开邦,主要种植作物为玉米。与平均水平相比,降水和光合有效辐射变化趋势相异,而气温的变化较小(降水偏高25%,气温偏低0.2℃,光合有效辐射偏低1%)。监测结果显示该分区在10月上旬NDVI值较低,可能是受到作物的早期收获或者是水稻长势的影响。对于第二季作物,其长势监测结果处于平均水平。
图 3.30 2018年10月-2019年1月缅甸作物长势
(a) 主要作物物候历
(b) 基于NDVI的作物生长过程线
(c) 最佳植被状况指数
(d) NDVI距平空间聚类图(与5年平均相比) (e) NDVI距平聚类过程线
(f) 基于NDVI的作物生长过程线(沿海地区(左)和中部平原区(右))
(g) 基于NDVI的作物生长过程线(缅甸山区)
表 3.73. 缅甸农业分区2018年10月-2019年1月与过去15年(15YA)同期农业气象指标
分区 | 累积降水 | 平均气温 | 光合有效辐射 | |||
当前值 (mm) | 距平 (%) | 当前值 (°C) | 距平 (%) | 当前值 (°C) | 距平 (%) | |
沿海地区 | 364 | 31 | 27.2 | 0.2 | 1118 | 0 |
中部平原 | 248 | 13 | 23.2 | -0.2 | 996 | -2 |
山区 | 264 | 25 | 20.0 | -0.2 | 968 | -1 |
表 3.74. 缅甸农业分区2018年10月-2019年1月与过去5年(5YA)同期农情指标
Region | 潜在生物量 | 耕地种植比例 | 最佳植被状况指数 | ||
当前值 (°C) | 距平 (%) | 当前值 (°C) | 距平 (%) | 当前值 (°C) | |
沿海地区 | 973 | 38 | 99 | 1 | 0.93 |
中部平原 | 731 | 19 | 99 | 1 | 0.91 |
山区 | 750 | 22 | 99 | 1 | 0.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