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监测期(2017年10月-2018年1月)是全球作物生长的相对静默期。监测期内,北半球温带地区2017年秋粮作物已经完全收割,2017-2018年的夏粮作物也已完成播种,尚处于冬眠期。部分热带与亚热带国家,如菲律宾,泰国,越南与巴西,第二季玉米和水稻的播种已于2018年1月陆续开始,南半球的秋粮作物正处于早期生长阶段,即将达到花期,如阿根廷、巴西与南非的玉米和大豆。
摘要的第一部分是监测期内全球主要农气类型以及部分农气状况异常国家的概述,第二部分是监测期内中国作物长势的综合概述,第三部分是CropWatch监测的南半球作物产量结果。
农气指数类型
CropWatch监测表明,全球气温接近过去15年同期(15YA,如下用此简称)平均值,仅稍微偏低0.1℃,热带和赤道地区温度低于预期温度,而北半球的欧亚大陆和美洲温带地区的温度比平均温度偏高,在全球尺度乃至局地尺度,温度总体平稳,没有发生极端气温。
全球光合有效辐射延续了2017年7-10月持续偏低的趋势,较15YA偏低4%。波罗的海附近区域是偏低最显著的区域,该区域监测期内阴雨寡照,中国(海南、长江中下游地区),日本南部以及朝鲜半岛南缘区域监测期内的光合有效辐射也显著偏低。
日照的减少意味着降水的增多,CropWatch监测表明,全球降水比15YA偏高8%。监测期内,降雨距平空间变化差异显著,降水偏高与偏低的区域犬牙交错,波诡云谲。其中南半球部分区域旱情严重,如拉丁美洲南部锥体(智利-51%;乌拉圭-26%)和阿根廷大部分省份、南非、东非高地和新西兰。包括地中海,中东和西亚、中亚西部在内的整个大陆遭遇干旱,葡萄牙和阿尔及利亚降水偏低65%与63%,是监测期内最干旱的国家,巴基斯坦降水也偏低48%;东亚与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从墨西哥到加拿大的北美西部海岸也发生了干旱。
波罗的海南部地区是降水显著偏多的区域,其中爱沙尼亚偏高30%,芬兰、德国、立陶宛、瑞典偏高37%,白俄罗斯,波兰和挪威偏高46%,阿塞拜疆和吉尔吉斯斯坦偏高60%与 51%。 在波罗的海周围的国家,几乎所有的CropWatch农气指标都呈异常变化,其中气温偏高,天气潮湿和多云;其他的降水异常偏多的区域还包括加勒比和中美洲,巴拉圭和巴基斯坦、玻利维亚及其频繁发生洪水的邻近地区。
农情指标
CropWatch的耕地种植比例指数CALF和最佳植被状况指数VCIx,可以有效反映极端天气事件,尤其是干旱的影响,其中0值表示有史以来最低,而1则表示有史以来最高。
监测期内,占全球粮食总产80%的国家,VCIx平均值达到0.86。 低值区包括伊朗(0.51),巴基斯坦(0.67),澳大利亚(0.67),哈萨克斯坦(0.67),南非(0.68)和中国(0.70)。 东南亚,巴西(0.97)和波罗的海南部部分国家,如波兰(1.00)和乌克兰(1.04)则是VCIx的高值区。 CALF的平均值变幅达+ 3%,本监测期,哈萨克斯坦、加拿大、澳大利亚CALF分别偏低45%、11%和7%,而乌克兰、伊朗、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CALF分别偏高13%、14%、16%和63%。 值得注意的是伊朗(CALF + 14%,VCIx 0.51)、巴基斯坦(+ 16%,0.67)以及阿根廷(CALF+ 8%,0.71)截然相反的变化对产量的最终变化尚不明朗。
中国
总体而言,东北和内蒙古地区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因此,在监测期内并没有任何作物生长。其它地区的冬小麦正处于越冬期,冬季降水或降雪最终补给冬眠期后的作物生长需水。
本监测期内中国作物的农气条件、作物长势与去年同期(2016年10月-2017年1月)有所差异。其中降水量雨量偏低5%,而2016-2017年偏高7%,温度偏低0.3°C,而2016-2017年则偏高0.7° C,但光合有效辐射距平相同,同为偏低12%。 本监测期内,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日照时数异常显著偏低18%。 目前中国冬季作物的农业气候条件大多不利。 在亚国尺度上,黄淮海,内蒙古和黄土地区的降雨量明显高于平均水平,而长江下游和中国西南地区的赤字最大,东北和华南的降雨则接近平均水平。
截至1月底,CropWatch卫星遥感指标监测表明,62%的已种植耕地的作物长势与平均水平持平,主要集中在中国东北和西南地区,9%的农田作物长势不如平均水平,主要在东南地区。耕地种植比例(CALF)与过去5年同期平均水平相比,偏低3%。 除长江下游地区和西南地区之外,其他区域的潜在累积生物量较过去5年同期平均水平,均偏高5%-7%。而CALF,除了黄土高原地区之外,大部分地区均较过去5年同期平均水平偏低。未种植耕地主要分布在甘肃和陕西北部,山西,河北,河南的中南部和安徽北部。
东北,内蒙古,黄土,黄淮海,新疆等地的最佳植被状况指数在0.5-0.8的范围内,而其他区域的最佳植被状况指数均大于0.8,VCIx 高低的空间分布与耕地种植状况的格局保持一致。
与往年同期相比,预计冬小麦主产区2017/18发生病虫害的几率较高,春季的温度与降水记录表明2018年发生的病虫害将比往年更严重。
预计2018年中国谷物进口量将增加,其中玉米将同比2017年增加16.9%,而大豆进口量仅略有增加。
南半球产量
由于此时预报北半球主要国家的作物产量还为时尚早,因此,本期通报产量监测结果仅指南半球。
受单产下降1.6%,耕地种植比例下降3.2%的双重影响,CropWatch预计阿根廷冬小麦产量为1108万吨,同比下降4.7%。而澳大利亚的冬小麦产量为2460.6万吨,同比显著下降22.1%。 恶劣的天气是大部分半干旱地区产量大幅波动的原因。 巴西是西半球小麦产量变化幅度最小的国家,其小麦产量达到78.76亿吨,同比2016-17年增长4%。 受严重干旱的影响,CropWatch预估南非当前的产量为135.6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0.4%,持续的干旱可能也会2018年玉米产量产生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