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简要概述监测期内的中国农业气象和农情条件之后(4.1 节),第四章描述了各分区的情况,重点在农业生态区东部和南部的七个主产区:东北、内蒙古、黄淮海,黄土高原地区,长江中下游区,西南和华南(4.2)。关于中国重要农业省份的农业气象指标的补充资料见附件A 表A.11。
从2019年10月到2020年1月,中国的农业气候条件稍劣于平均水平,降水量和光合有效辐射分别偏低4%和1%。平均气温偏高0.8℃。偏少的降水量、偏高的温度与接近平均水平的光照条件,使得潜在生物量处于过去15年平均水平。由于中国气候条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不同农业生态区的农业气象条件会有所不同。中国七个农业生态区的平均气温均有所偏高,增幅在0.6℃至1.2℃之间。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均遭受了缺水之苦,降水量与平均水平相比分别减少了17%和31%。干旱可能会阻碍春季作物的播种和早期生长。由于潜在生物量综合考虑了降水量、光合有效辐射与平均气温,受益于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长江中下游的潜在生物量仍高于平均水平,而东北地区较高的气温使得潜在生物量也高于平均水平。
降水量与温度的距平聚类图显示出详细的时空变化格局。占耕地总面积58%的区域降水量总体处于平均水平,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和西南部的华南的西部地区,而其它地区的降水量均有所波动。超量的降水主要发生在10月初、1月初和1月下旬这些时段,主要发生在华中、华南、华北南部和西南东部等地区。有趣的是,温度距平聚类的三个区域的气温变化非常一致,在监测期的大部分时间里,平均气温都高于平均值。
有十多个省的降水量变幅较大,例如河南(+ 54%)、广东(-53%)和重庆(+ 52%)。江苏(+ 1.6℃)、江西(+ 1.5℃)和安徽(+ 1.4℃)等11个省的平均气温均偏高1.0℃或以上。如果气温偏高的情况延续到下一个监测期(1月至4月),则积雪可能会提前融化,并有利于春季作物的早播。
本监测期内,中国北方种植的冬小麦正处于越冬期,而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则几乎没有农作物种植。黄淮海和黄土高原地区的耕地种植比例显著高于平均水平,可能是由于偏高的气温使得冬季作物提前生长发育而导致的。 在接下来的CropWatch通报中,我们将继续关注农气条件和农情条件的发展。
表4.1 2019年10月 – 2020年1月中国农业气象指标与农情指标距平变化
主产区 | 距平 (与近 15 年平均相比) | 距平 (与近 5 年平均相比) | 最佳植被状况指数 | |||
降水(%) | 温度(℃) | 光合有效辐射(%) | 潜在累积生物量(%) | 耕地种植比例(%) | ||
黄淮海区 | 37 | 1.2 | -7 | 7 | 10 | 0.91 |
内蒙古 | 21 | 0.7 | -2 | 7 | - | 0.91 |
黄土高原区 | 37 | 0.8 | -7 | -5 | 21 | 0.99 |
长江中下游区 | -17 | 1.2 | 2 | 7 | -1 | 0.89 |
东北区 | -3 | 0.7 | 0 | 7 | - | 0.76 |
华南区 | -31 | 0.8 | 11 | -3 | 0 | 0.96 |
西南区 | 25 | 0.6 | -7 | -12 | 1 | 0.97 |
图4.1 2019年10 月 – 2020年1月中国降水量距平聚类空间分布及聚类类别曲线
图4.2 2019年10 月 – 2020年1月中国气温距平聚类空间分布及聚类类别曲线
图4.3 2019年10 月 – 2020年1月冬小麦主产区耕地种植状况空间分布图
图4.4 2019年10 月 – 2020年1月中国最佳植被状态指数(VC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