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期涵盖了柬埔寨雨季稻的收获期,旱季稻的种植期,中稻、晚稻、浮水稻的生长和收获期以及旱季玉米和大豆的生长早期。CropWatch农气指数表明,监测期内相对干旱,与过去15年平均水平相比,累积降水量偏低37%。平均气温(+0.3°C)和光合有效辐射(+12%)均高于过去15年的平均水平。上述农气指标导致潜在生物量较平均水平减少了8%。但是,全国的最佳植被状况指数平均值高达0.92,这意味着作物状况良好。耕地种植比例较近5年平均水平略高2%。
降水缺乏不利于植物生长,导致作物状况低于平均水平,在2019年11月之后表现的尤其明显。NDVI距平空间聚类图表明,以坎达尔和湄公河沿岸为主的小部分耕地(约占耕地面积的5.4%)在12月之前的植被状况高于平均水平,随后逐渐降低并于1月接近平均水平。以班蒂棉吉岛东南部为主的约3.9%的耕地,在监测初期植被状况低于平均水平,但在12月恢复到平均水平。约81.2%的耕地的植被状况相对平均水平显示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在监测期内,11月之前接近平均水平,之后逐步下降。
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最佳植被状况指数都大于0.8,这表明12月至1月的干旱对作物生长的负面影响有限。一般来说,季节性降水不足并没有影响到作物的整体生长,预计柬埔寨的雨季稻产量是可观的。
区域分析
根据耕作体系、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可以将柬埔寨分为四个农业生态分区:季节性淹没且温度主要受湖本身影响的洞里萨湖地区、洞里萨湖与越南边界之间的湄公河流域、北部平原和东北部地区,泰国海湾沿岸的西南丘陵地区。
监测期内,洞里萨湖地区的植被状况一直低于平均水平。与过去15年的平均水平相比,该区光合有效辐射偏高12%,平均气温偏高约0.2°C,耕地种植比例偏高1%。但累积降水量较平均水平偏低34%,潜在生物量也低于平均水平约12%。该区域的最佳植被状况指数为0.89。
洞里萨湖和越南边界之间的湄公河流域是柬埔寨主要水稻种植区。该区累积降水量较过去15年平均水平降低44%,平均光合有效辐射较平均水平偏高 9%,平均气温较平均水平偏低约0.4 °C。耕地种植比例较近5年平均水平偏高约2%,潜在生物量低于平均水平10%。NDVI过程线图表明,该地区的植被状况在10月到12月期间高于平均水平,之后低于平均水平。该区域的最佳植被状况指数平均值高达0.96,预计作物产量乐观。
北部平原和东北部地区的累积降水量比平均水平偏低47%,平均气温略低于平均水平约0.1°C,光合有效辐射较平均水平显著偏高约12%,耕地种植比例较近5年平均水平偏高1%。该地区的潜在生物量较平均水平偏低13%,而最佳植被状况指数平均值高达0.92。监测期内,该区的植被状况总体低于近5年的平均水平。
西南丘陵区的最佳植被状况指数平均值高达0.92。相对于过去15年的平均水平,光合有效辐射偏高 12%,平均气温偏高约0.4°C,而潜在生物量也偏高 4%。该地区的累积降水量较过去15年平均水平偏低29%,且植被状况在监测期内一直低于平均水平。
2019年10月 - 2020年1月柬埔寨作物长势
(a) 主要作物物候历
(b) 基于 NDVI 的作物生长过程线 (c) 最佳植被状况指数
(d) NDVI 距平空间聚类图 (e) NDVI 距平聚类过程线
(f)基于NDVI的作物生长过程线(洞里萨湖区(左)和湄公河谷地区(右))
(g) 基于NDVI的作物生长过程线(北部和东北平原(左)和西南丘陵地区(右))
(h) 气温时间序列 (i) 降雨时间序列
柬埔寨农业生态分区2019年10月-2020年1月与过去15年(15YA)同期农业气象指标
分区 | 累积降水 | 平均气温 | 光合有效辐射 | |||||||||||
当前值(mm) | 距平(%) | 当前值(℃) | 距平(℃) | 当前值(MJ/m2) | 距平(%) | |||||||||
洞里萨湖 | 276 | -34 | 24.5 | 0.2 | 1203 | 12 | ||||||||
湄公河谷 | 314 | -44 | 24.8 | -0.4 | 1193 | 9 | ||||||||
北部和东北平原 | 233 | -47 | 24.3 | -0.1 | 1179 | 12 | ||||||||
南部丘陵 | 400 | -29 | 23.1 | 0.4 | 1204 | 12 | ||||||||
柬埔寨农业生态分区2019年10月-2020年1月与近5年(5YA)同期农情指标
分区 | 潜在生物量 | 耕地种植比例 | 最佳植被状况指数 | |||||||||
当前值(gDM/m2) | 15年距平(%) | 当前值(%) | 5年距平(%) | 当前值 | ||||||||
洞里萨湖 | 585 | -12 | 100 | 1 | 0.89 | |||||||
湄公河谷 | 617 | -10 | 98 | 2 | 0.96 | |||||||
北部和东北平原 | 541 | -13 | 100 | 1 | 0.92 | |||||||
西南丘陵 | 707 | 4 | 100 | 0 | 0.9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