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详细分析了中国 7 个主要农业主产区的作物长势,包括东北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黄淮海区、黄土高原区、长江中下游区、西南区以及华南区七个区域。在农气条件概述之后,利用模型对中国夏粮产量进行复核,并对秋粮生产省份的玉米、水稻、小麦和大豆产量,以及秋粮和全年粮食产量等进行预测和分析。4.3 节对7 个农业主产区的作物长势进行详细分析和论述,所用指标包括基于NDVI 的作物生长过程线、NDVI 距平聚类、最佳植被状态指数和潜在生物量距平。4.4 节对中国冬小麦的病虫害状况进行分析和论述。4.5 节展望预测了2018 年全区及中国大宗粮油作物进出口形势。中国分省农气指标数据可参见附录A 中的表A.11。
4.1 概述
监测期内,大部分秋粮作物(中稻、晚稻、玉米和大豆)处于生长季。农气状况总体较好:降水量较平均水平偏低8%,而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分别偏高0.5℃和1%,对作物生长有利。全国最佳植被状况指数平均值高达0.91。
中国所有的主产区降水量均低于多年平均水平。其中黄淮海区的降水量亏缺最大,偏低达50%。同时,降水距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降水时空差异较大。江苏、安徽、湖北、河南和山东等省份的降水量在4月至6月上旬接近平均水平,但自6月中旬起显著低于平均水平(降水量亏缺超过30mm/旬),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2.1%;只有11.4%的种植区降水量在6月下旬偏高(较平均水平偏高超过165mm/旬),这些区域主要分布在江西、福建、湖南南部和广东。
所有主产区的温度均接近平均水平。然而,不同地区的气温状况差异显著。75.3%的种植区在4月中、下旬温度较平均水平偏低3.0℃,而在5月下旬和7月温度偏高2.0℃,这些区域重要位于中国中部和南部。所有主产区的光合有效辐射均接近平均水平,距平值介于-7%(中国西南区)至 +3%(中国华南区)。
除中国西南区偏低7%外,所有主产区的潜在生物量均接近平均水平(距平值介于-3%至 +3%)。
农情指标方面,内蒙古和黄土高原的耕地种植比例较平均水平偏高9%,表明这两个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形势较好。其余主产区的耕地种植比例处于平均水平。大部分主产区的最佳植被状况指数均较高(0.93~0.96),包括内蒙古、长江中下游区、东北区、华南区和西南区。与此同时,黄淮海区的最佳植被状况指数仅为0.82,在所有主产区中最低,与黄淮海严重的降水亏缺有关,最小植被健康状况指数空间分布图也证实了黄淮海部分地区发生旱情。最小植被健康状况指数最低值(1-15)出现在黄淮海区西部地区,包括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此外,东北区北部(黑龙江)、长江中下游区北部(安徽中部和江苏)以及黄土高原区南部(陕西中部和山西南部)也出现了最小植被健康指数的低值区,表明这些区域在监测期内曾遭受旱灾影响。8月中上旬的台风对东部沿海省份带来了强降水天气,局部地区产生洪涝灾害,对作物生长和产量形成不利。
表4.1 2019年4月-7月中国农业气象指标与农情指标距平变化
分区 | 农气指标距平 | 农情指标 | ||||
| 距平 | 当前值 | ||||
降水 (%) | 温度 (°C) | 光合有效辐射 (%) | 潜在累积生物量 (%) | 耕地种植比例 (%) | 最佳植被状况指数 | |
黄淮海区 | -50 | 0.5 | 2 | 1 | -1 | 0.82 |
内蒙古 | -1 | 0.3 | 2 | 2 | 9 | 0.93 |
黄土高原区 | -15 | -0.2 | -2 | -1 | 9 | 0.85 |
长江中下游区 | -1 | -0.1 | -2 | -3 | 0 | 0.94 |
东北区 | -14 | 0.1 | 3 | 1 | 0 | 0.96 |
华南区 | -13 | 0.6 | 2 | 3 | -1 | 0.93 |
西南区 | -6 | 0.1 | -7 | -7 | 0 | 0.94 |
图4.1 中国作物物候历
图4.2 2019年4月-7月中国降水量距平聚类空间分布及聚类类别曲线
图4.3 2019年4月-7月中国气温距平聚类空间分布及聚类类别曲线
图4.4 2019年4月-7月耕地种植状况分布图
图4.5 2019年4月-7月中国最佳植被状态指数(VCIx)
图4.6 2019年4月-7月中国最小植被健康指数(V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