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和东南亚主产区包括印度、孟加拉国、柬埔寨、缅甸、尼泊尔、泰国和越南。该主产区的主要作物包括水稻、玉米、小麦和大豆。监测期内,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总体处于平均水平(温度偏高0.5℃,光合有效辐射偏高4%),而降水量显著偏低16%,且降水距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出主产区内降水距平状况时空差异显著。在5月中旬至7月(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段),降水量显著增加。而6.2%的种植区(主要位于缅甸)降水量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显著低于平均水平(距平值超过100 mm/旬),但在6月上旬显著高于平均水平(距平值超过150 mm/旬)。此外,7月上旬和中旬部分地区也出现了显著偏高的降水量(降水距平超过200 mm/旬),7月上旬的极端降水主要影响到印度中北部和越南中部约占全区总种植面积的12.3%的区域;7月中旬极端降水受影响的区域(占总种植区的9.5%)位于印度南部和尼泊尔。此外,包括尼泊尔和印度北部地区在内的部分地区在4-7月温度持续低于平均水平,约占全区面积的6.3%,其余大部分地区气温在平均状况上下波动,但总体接近平均水平。
监测期内,南亚和东南亚主产区的耕地种植比例为69%,较近5年平均水平偏低5%。最佳植被状况指数为0.87。最佳植被状况指数较高区域位于越南、泰国、孟加拉国、柬埔寨、尼泊尔和斯里兰卡。未种植区主要分布于印度南部和中部以及缅甸,这些国家或区域的最佳植被状况指数总体低于0.8。潜在生物量较平均水平偏低的区域位于印度中部和南部以及缅甸,这与干旱有一定关,也与最小植被健康指数空间分布较为一致,上述潜在生物量偏低的区域在最小植被健康状况指数图中表现为“严重干旱”一级。需要指出的是,潜在生物量与最佳植被状况指数的空间分布格局在大部分区域一致,但在印度的拉贾斯坦邦南部、古吉拉特邦北部和中央邦西南部的三州边界处差异较大,上述三州交界处的最佳植被状况指数大多超过1.0,但潜在生物量偏低幅度超过20%,该地区也是全区潜在生物量显著偏低的集中区域,说明该区域灌溉等人类活动有效地降低了农气条件不利的影响。
总体上,南亚和东南亚主产区作物长势偏差,本季作物产量预计将低于平均水平。
图 2.4 南亚与东南亚农业主产区的农业气象指数与农情指标(2019年4月-7月)
a. 降水距平聚类空间分布图. b. 降水距平聚类类别过程线 (mm)
c. 气温距平聚类空间分布图. d. 气温距平聚类类别过程线 (℃).
e. 最佳植被状况指数
f. 耕地利用状况
g. 潜在累积生物量距平
h. 最小植被健康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