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CropWatch全球农情遥感速报,基于农气与农情遥感监测信息,分析了2019年4月至7月间,全球仍处于生育期或已经收获的作物生产形势。通报共5章,其中第1章涵盖了全球尺度的农气指标分析结果以及极端天气事件;第2章是洲际主产区的农气与农情监测与分析结果;第3章利用多种遥感指标和模型对占全球粮食生产与出口总量80%以上的41个国家的作物生产形势进行监测;第4章是中国粮食生产形势监测结果;第3-4章特别注重玉米、水稻、小麦和大豆的生产形势,并提供了详尽的农气条件、农情指标的遥感监测数据与分析结果;第5章则对全球粮食产量与焦点事件进行论述,其中第5.1节是2019年全球大宗粮油作物产量监测与预测,并对2019年5月份发布的全球产量进行了复核与修正,42个国家的主要农作物产量由遥感模型监测获得,42个国家的小宗作物或其他小微生产国的作物产量则采用统计趋势分析方法获得,5.2节是2019年4月至7月全球自然灾害的综合描述。5.3节是厄尔尼诺事件的最新更新。
当期通报北半球绝大多数夏粮(包括中国)都已收割,而秋粮处于生育期后程,南半球的夏粮正处于生长期,下一季秋粮将在一个月左右开始陆续播种。
全球农业气象条件
全球农业气象指标分析结果表明,2019年4月至7月间,全球的农气条件接近平均值,与过去15年同期平均水平相比,全球降水量偏低4%,但与2017年、2018年的同期平均水平相比,则偏高9%与5%。洲际尺度的农气条件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其中大洋洲降水偏低30%,东亚和南亚的降水分别偏低12%和13%,而北美和中亚地区的降水则偏高19%和20%。从中亚至中东到北非绵延数千公里的广大地区,降水偏多的情景似乎已成常态。监测期内,美国、塔吉克斯坦、叙利亚、伊拉克和图库曼斯坦,降水显著偏多29%、72%、99%、138%、142%。
欧亚大陆,以波罗的海国家为中心,延伸到俄罗斯西部和西欧广大地区的平均气温均高于过去15年同时段的平均水平。受益于日照时数的增加,该地区许多国家的潜在生物量高于近15年同期平均水平;而包括印度、泰国和越南在内的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则低于平均值,对该地区的水稻生长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
CropWatch估计2019年全球大宗粮食作物的产量:玉米10.45亿吨,同比下降0.5%;水稻7.36亿吨,同比增长1.7%;小麦7.03亿吨,同比增长1.4%;大豆3.23亿吨,同比下降1.2%。
与上期CropWatch大宗粮食作物生产形势预测结果相比,本期作物生产形势较为悲观。受异常农气条件的影响,美国玉米同比减产,加之大豆种植面积缩减,大豆产量大幅下滑。就全球主要粮食生产大国而言,本期通报遥感监测的42个国家大宗粮食作物产量的年际变化总体不及小微生产国的产量年际变化,如42个国家玉米、小麦、大豆产量同比变幅分别为-0.1%、1.5%和-1.0%,而小微生产国的趋势产量变幅则达到了3.1%、2.3%、4.9%。相比北半球温带地区,南亚与东南亚农气条件较好,全球水稻产量同比增加1.9%,高于小微生产国趋势产量预估的1.2%的年际增幅。
全球玉米产量排名前二的国家,2019年玉米产量不如人意,其中,2019年美国产量3.64亿吨,与2018年基本持平;而中国的产量为2.17亿吨,同比下降2%。2019年巴西和阿根廷的作物生产形势良好,两国玉米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和7%。东南亚部分国家,水稻产量同比下滑,其中泰国和越南同比下降2%,水稻产量同比增幅最大的国家包括伊朗(+ 10%)、巴基斯坦(+ 12%)、印度(+6%)、孟加拉国(+6%)、阿根廷(+9%)。由于夏、春之际的异常农气条件,全球各大洲小麦生产形势不如人意,欧洲和地中海地区的多个国家尤为显著,同时澳大利亚、南非、哈萨克斯坦等其他大洲的部分国家小麦产量同比分别下降10%、8%、11%,而阿根廷、埃及、巴基斯坦、墨西哥的小麦产量则同比增长7%、 9%、10%和17%。
全球排名前五的大豆生产国中,巴西、阿根廷、中国和印度的大豆同比分别增长3%、9%、3%和27%,而排名全球第一的美国,由于农业条件不利,加之大豆主产区部分农户弃种大豆导致大豆种植面积缩减,美国大豆总产量同比大幅下降13%。美国大豆的大幅减产导致大豆主要出口国的供应短缺超过700万吨,另一方面中国大豆产量的持续增加、猪瘟疫情爆发导致生猪存栏量的下降及豆粕需求量的缩减也导致大豆进口国需求量的下降,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大豆贸易格局。
全球玉米产量排名前二的国家,2019年玉米产量不如人意,其中,2019年美国产量3.64亿吨,与2018年基本持平;而中国的产量为2.17亿吨,同比下降2%。2019年巴西和阿根廷的作物生产形势良好,两国玉米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和7%。东南亚部分国家,水稻产量同比下滑,其中泰国和越南同比下降2%,水稻产量同比增幅最大的国家包括伊朗(+ 10%)、巴基斯坦(+ 12%)、印度(+6%)、孟加拉国(+6%)、阿根廷(+9%)。由于夏、春之际的异常农气条件,全球各大洲小麦生产形势不如人意,欧洲和地中海地区的多个国家尤为显著,同时澳大利亚、南非、哈萨克斯坦等其他大洲的部分国家小麦产量同比分别下降10%、8%、11%,而阿根廷、埃及、巴基斯坦、墨西哥的小麦产量则同比增长7%、 9%、10%和17%。全球排名前五的大豆生产国中,巴西、阿根廷、中国和印度的大豆同比分别增长3%、9%、3%和27%,而排名全球第一的美国,由于农业条件不利,加之大豆主产区部分农户弃种大豆导致大豆种植面积缩减,美国大豆总产量同比大幅下降13%。一方面,美国大豆的大幅减产导致大豆主要出口国的供应短缺超过700万吨,另一方面中国大豆产量的持续增加、猪瘟疫情爆发导致生猪存栏量的下降及豆粕需求量的缩减也导致大豆进口国需求量的下降,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大豆贸易格局。
中国
本期通报涵盖了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高峰期。CropWatch利用全生育期多源遥感数据与农业气象数据,复核2019年中国夏粮作物总产量为12804.4万吨,与2017-2018年度相比,增产181.5万吨,增幅为1.4%;秋粮产量(包括玉米,单季稻,晚稻,春小麦,大豆、杂粮和块茎类作物)总产量预计为45503.7万吨,比2018年下降0.5%,减产215.9万吨。
与2018年相比,受玉米单产下降1.7%的影响,CropWatch估计2019年全国玉米总产量为21715.6万吨,比2018年减产460.5万吨,减幅约为2.1%,其中镰刀湾地区的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自治区的玉米总产同比下滑0.2%、3.0%、5.0%。受水稻播种面积增加0.6%的影响,CropWatch估计2019年全国水稻总产量为19883.0万吨,同比增产0.8%,作为主要的水稻种植大省,江苏和安徽水稻种植面积同比分别增长2.3%和1.0%。受益于良好的农业条件,2019年全国中稻/一季稻单产同比增长1.2%,总产同比增长1.3%;经复核,2019年全国小麦产量为12351.6万吨,与2018年相比,增产1.6%,主要得益于河南和山东两大冬小麦主产省种植面积和单产的同步增加,两省小麦产量同比分别增产122.4万吨和72.4万吨。全国大豆播种面积增加,其中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同比增加137千公顷(约206万亩),增幅达5.4%,对全国大豆种植面积增加的贡献度为52%;种植面积的增加促使全国大豆产量达到1444.1万吨,同比增产40.5万吨,增幅为2.9%;山东和山西遭受较为严重的旱情,大豆产量同比分别下降9.1%和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