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 CropWatch 全球农情遥感通报分析了 2022年 4 月-7 月的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长状况以及粮食产量,通报是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CropWatch 团队组织的国际化团队编写完成。
本通报的主要数据源是遥感数据。报告包含 5 个章节,第一章是全球农业气象条件概述,涵盖了不同空间尺度上的主要天气状况以及极端天气;第二章重点介绍了各个洲际粮食主产区的农气和农情状况;第三章是通报的主体组成部分,细致分析了占全球粮食生产和出口80%以上的43个国家的粮食生产形势;第四章聚焦中国粮食生产形势;第五章特别关注主要作物生产和出口国的生产前景,这些国家的主要谷物和油料作物(玉米、水稻、小麦和大豆)今年已经收割或目前仍在田间,后续章节描述了2022年4月至7月发生的全球灾害。
农气条件与全球变暖
受全球变暖的影响,作物生产的天气条件越来越极端,而持续三年的拉尼娜现象加剧了这一状况。2022年1月到7月是有记录以来第六个最热的时期,有记录以来的最热的五个7月都是2016年以后发生的。华北平原以及欧洲都出现极端高温记录。除了高温之外,欧洲以及中国部分地区还遭受了严重的旱情,不仅对农作物造成了损害,还限制了莱茵河、卢瓦尔河和长江的水力发电和航运业务。因此,全球变暖不仅影响农业,也影响经济和人民的福祉。
在世界许多地区,水是影响作物生产的最重要因素。区域降雨模式继续受到拉尼娜现象与气候变化的影响。与15年平均水平相比,欧洲大部分地区、非洲之角、巴西中东部和安第斯山脉中北部的降水量显著偏低超过30%。在南美洲的其他地区、美国南部、墨西哥北部、马格里布、非洲中部和西部以及印度次大陆,降水偏低10%至30%。巴基斯坦、乌拉尔至阿尔泰山脉、中国东北部和澳大利亚东部的降水显著偏高。只有少数地区,如美国北半部、乌拉尔以西的俄罗斯、中国东南部和东南亚的降水量正常,在平均水平上下10%范围内波动。
气象条件对作物的影响
玉米:北半球的玉米主产国受高温和干旱天气的影响,面积和产量下降。南半球国家扩大了玉米种植面积,产量增加。2022年全球玉米产量预计为10.37亿吨,比2021年减少4068万吨,约3.8%。在2022年北半球的夏季,极端的高温和干旱天气对欧洲的农业生产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法国、德国、匈牙利、意大利、罗马尼亚和乌克兰等国的玉米产量下降。其中匈牙利、意大利和罗马尼亚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玉米产量下降了10%以上。受战争的影响,乌克兰农作物产量降至2,372万吨,同比减少34%,减产1,222万吨。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但是6月份出现的干旱状况导致玉米产量下降到3.6359亿吨,同比减产4.6%,减产产量达1,751万吨。中国的玉米种植面积缩减,长江流域的高温干旱和北方部分地区的洪涝灾害导致玉米减产至2.2276亿吨,同比减产4.7%,减产量达1,108万吨。非洲之角的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持续干旱,同比分别减产20.1%和7.8%。加拿大、尼日利亚、越南和其他国家的产量略有减少。巴西,第二季玉米种植面积增加了9.2%,4月份谷物灌浆期风调雨顺,玉米单产增长6,7%,使得第二季玉米总产同比增长16.5%,促使巴西2021-2022年玉米总产量达到9130万吨,同比增长9.6%。阿根廷和南非的玉米产量预计分别为5497万吨、1186万吨,同比增长2.9%和3.5%。
水稻:水稻产量预计同比增加7.68亿吨,增长0.5%。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水稻生产国,尽管局部地区受高温、干旱或洪水的影响,但整体形势尚可,预计水稻产量统计将略微增加0.3%,达到1.9701亿吨。在南亚和东南亚重要的水稻生产国,如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和孟加拉国,降水总体正常,生产水平与去年接近。巴基斯坦当地发生洪涝,降水明显增多,但总体农气条件有利于水稻的生长,预计产量增加6.8%。在印度中部和中北部,降水量明显低于平均水平,但是由于其主要的水稻产区有发达的灌溉系统,干热天气对水稻生产的影响较小。由于降水量低于平均水平,预计该国的水稻产量将略微下降1.7%,美国和尼日利亚的水稻产量也将有所下降。总体而言,全球水稻生产和供应形势稳定,预计全球水稻产量将增加354万吨。
小麦:小麦总产量预计达到7.08亿吨,产量同比减产1,268万吨,减少约1.8%。在欧洲大部分地区,小麦在干旱情况加剧之前就已经达到了成熟期。法国、英国和德国的小麦产量均下降不到10%。 罗马尼亚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其小麦产量下降了13.2%。受热浪影响,印度和巴基斯坦谷物灌浆期缩短,导致小麦产量分别同比下降2.8%和4.9%,小麦总产量预计分别为9,324万吨和2,557万吨。此外,受干旱影响,摩洛哥(-33%)、埃塞俄比亚(-20.7%)、肯尼亚(-16,6%)和阿富汗(-7,4%)的小麦产量均大幅下降。伊朗的小麦种植面积的下降导致产量下降13.4%。美国的情况喜忧参半,平原地区的冬小麦产量受到干旱条件的负面影响,而北部地区的春小麦产量则受益于良好的水分条件,导致全国范围内的产量略微下降1%。在小麦的主产国中,只有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墨西哥、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小麦产量有所增加。全球小麦总产量已降至过去五年来的最低水平,预计全球小麦供应紧张的局面将持续。
大豆:全球大豆产量预计为3.2亿吨,同比减少0.2%。主要大豆出口国的产量有所下降,而作为最大的进口国的中国产量大幅增加。美国和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大豆出口国,产量预计分别为1.0236亿吨和9,514万吨,同比减少235万吨和116万吨,即2.2%和3.3%。美国大豆减产的主要原因是其大豆主产区6月和7月降水量偏低、温度偏高,影响大豆开花结荚,而巴西主要是受持续干旱的影响,产量下降。相比之下,中国作为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大豆种植面积显著增加,大豆产量同比增长26.5%,增加了381万吨,达到1,815万吨,是近十年来的最高水平。这一增长抵消了美国和巴西的减产。加拿大和印度的大豆产量分别减少26万吨和44万吨,而俄罗斯和阿根廷的产量分别增加23万吨和17万吨。总体而言,全球大豆供应情况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