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全球农情遥感速报描述了截至2023年5月中的全球作物状况和粮食生产的评估结果。本通报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CropWatch团队协调的国际团队联合编写完成。主要基于遥感数据,监测评估全球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农气条件、农情状况和大宗作物(玉米、水稻、小麦和大豆)生产形势。第一章是全球农业气象条件概述,描述了全球范围内的农业气候条件。第二章是全球洲际粮食主产区的农气和农情状况。第三章是涵盖了占全球粮食生产和出口80%以上的农业生产国的生产形势,而第四章则聚焦于中国,第五章的特别关注已经收割或目前仍在田间生长的大宗粮油作物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国的生产前景,第五章的后续部分概述了2023年1月至4月期间全球发生的灾害情况。
农气条件与全球变暖
欧洲经历了自工业化以来最温暖的一月和第二温暖的冬季。全球变暖不仅影响温度,对热带气旋也有重要的影响。2023年2月和3月期间,发生在南印度洋上的热带气旋弗雷迪持续五周多,这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持续时间最长、累积风能最高的热带气旋。它在东南非洲马拉维等地引发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持续了三年的拉尼娜现象终于结束,它导致了东非和阿根廷的持续干旱,同时,它也给澳大利亚带来了丰沛的降水。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西部多年干旱的结束,受益于丰沛降水,加利福尼亚州的地下水水位和水库蓄水有望恢复。
全球作物生产形势
在当前的监测期内,全球农作物生产形势指数(Crop Production Index,CPI)从1.12提高到1.15,表明农气条件稍有改善。尽管如此,它仍略低于10年平均值(CPI=1.16),并且显著低于2020年的CPI值(CPI=1.21)。
玉米:预计全球玉米产量同比将增长0.4%,达到10.49亿吨。在巴西,首季玉米的产量下降,而第二季玉米的种植面积和单产增加,使巴西玉米产量达到10,068万吨,同比增长10.3%。相反,阿根廷由于干旱导致产量同比减少了9.6%。赤道以南的非洲地区降水没有明显变化,作物产量水平保持不变。基于早期的遥感监测指标显示,美国和加拿大的玉米种植进展较慢,种植面积比去年同期少8%和10%;而大多数欧洲国家的玉米种植进展要快得多。北美和欧洲的土壤湿度条件对作物生长基本上是有利的。
水稻:全球水稻产量约为7.51亿吨,预计同比减少了0.5%。南亚和东南亚冬季旱季的灌溉水稻产量正常,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和斯里兰卡的水稻产量略有增加。因水稻种植面积减少,预计孟加拉国(-3%)、柬埔寨(-2.2%)、缅甸(-1.7%)、印度(-1.4%)和菲律宾(-0.8%)的水稻产量同比减少;受干旱的影响,安哥拉、阿根廷和巴西的水稻同比减少4.5%, 3%和0.6%。
小麦:全球冬小麦产量预计将比2022年增加0.7%,达到7.45亿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小麦生产条件相当有利,产量预计同比将增长1.9%和1.2%。在中国,四月份不合时宜的霜冻和降雪导致山西、湖北和甘肃的小麦产量同比减少3.2%、4.7%和4.4%;然而,在小麦的主产区,华北平原地区,河南和周边省份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有所增加,就全国范围内,小麦产量预计将增长1.8%,达到1.36亿吨。在美国,堪萨斯州是重要的冬小麦生产地,但该州受严重干旱的影响,产量同比下降明显,预计美国的小麦产量同比下降5.2%,下降至4,887万吨。摩洛哥的情况略好于去年,产量同比增长14.8%,达到694万吨。同样,土耳其的产量预计将同比增长12.7%,达到1,899万吨。西欧、中欧和东欧经历了温和的冬季和高于平均水平的降水量,冬小麦产量略微增加。
大豆: 2023年全球大豆产量预计将同比增加2.2%,达到3.27亿吨。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产量仅次于美国。CropWatch预测,受耕地种植面积扩大和有利的天气条件的作用,巴西的大豆产量同比增长13.9%,达到1.08亿吨。在阿根廷,干旱条件导致大豆种植面积和单产减少,产量同比下降18.9%,降至4,201万吨。北美和欧洲的播种条件都较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