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期内,黄土高原区的玉米在9月末至10月初收获,随后冬小麦完成播种。
CropWatch农气指标显示,黄土高原区的降水低于平均水平(-10%),气温偏高1℃,光合有效辐射偏高3%,综合作用导致潜在生物量比过去15年平均水平偏低 4%。
通过NDVI 作物生长过程图可以看出,监测期内除8月下旬和9月下旬外,黄土高原地区的作物长势基本在平均水平附近徘徊。NDVI 距平聚类图显示,整个监测期内约有37.9%的作物长势低于平均水平,主要集中在黄土高原的西部和南部。其他地区的作物长势在监测期内接近平均水平。值得一提的是,作物生长高峰时段作物长势总体略好于平均状况。主产区VCIx平均值高达0.93,表明作物长势总体优于平均水平,全区耕地种植比例高达97%,与平均水平相当。
综上所述,黄土高原区作物长势处于平均水平。
图.a 基于NDVI的作物生长过程线
图.b NDVI距平聚类图(与5年平均相比)
图.c 时间序列(旬)降水过程线
图.d 时间序列(旬)温度过程线
图.e 最佳植被状况指数
图.f 潜在生物量距平(与5年平均相比)
图.g NDVI异常类别占比
图.h VHIm类别比例
code | cname | 降水 当前值 | 降水 距平 | 温度 当前值 | 温度 距平 | 光合有效辐射 当前值 | 光合有效辐射 距平 | 生物量 当前值 | 生物量 距平 | 耕地种植比例 当前值 | 耕地种植比例 距平 | 最佳植被状况指数 |
C36 | 中国黄土高原地区 | 342 | -10 | 17.6 | 1 | 1111 | 3 | 784 | -4 | 97 | 0 | 0.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