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农业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其中北方以多雨寡照天气为主,导致黄淮海地区、江淮地区、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西部发生区域性洪涝灾害,但充足的降水对东北地区粮食生产有利;华南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偏低,广东、广西等省区局部发生气象干旱。
利用欧空局哨兵1/2星、美国陆地卫星8号星等多源遥感数据,结合最新农业气象信息和地面实测数据,以及全国10m分辨率耕地数据,综合利用作物单产遥感模型、种植面积大数据监测方法,对2021年全国玉米、水稻和大豆产量以及秋粮产量和全年粮食总产量进行了监测与复核。
全年粮食总产量为63685.7万吨,同比增产542万吨,增幅0.9%。其中,秋粮作物(包括玉米、中稻、晚稻、春小麦、大豆、杂粮和块茎类作物)总产量为47082.4万吨,比2020年增产433.5万吨,增幅0.9%。东北地区从2020年灾害年景中恢复,作物增产显著,黑龙江、内蒙古和吉林粮食总产同比分别增加256.6万吨、190.7万吨和116.8万吨,山东、辽宁和河北三省作物生育期内光温水匹配良好,粮食总产同比分别增加139.2万吨、88万吨和86.5万吨。河南省夏粮生育期末期局部地区遭受雹灾影响,秋粮生育期内连续遭受多轮次强降水影响,局部地区引发洪涝灾害,部分秋粮作物绝产,全年粮食总产同比减少99.3万吨。其余各省区粮食总产量同比变化总体有限。
2021年全国玉米总产量为22970.3万吨,同比增产363万吨,增幅为1.6%,增产的主要原因是2020年以来持续处于高位的玉米价格等市场因素促使玉米种植面积同比增加1.8%(表4.2)。作为中国玉米最大产区,东北地区玉米抽雄前降水充沛,8月以来农气条件明显好于2020年多次台风过境的灾害年,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的玉米丰产提供了适宜的水热条件,加之玉米种植面积同比增加,四省区玉米产量同比分别增长6.1%、3.2%、4.3%和6.7%,四省区玉米总产量增加580.6万吨;山东、河北、新疆和云南玉米单产同比均有所增加,总产分别增加2.5%、1.1%、3.9%和1.1%。甘肃、宁夏、陕西的玉米在抽雄至灌浆期内降水偏少,无法满足玉米灌浆期的水分需求,玉米单产同比下降,产量同比分别减少2.9%、2.1%和4.1%;河南省7月份强降水引发的洪涝灾害导致鹤壁等地玉米绝收,8月以来又遭受数轮暴雨天气影响,持续内涝和寡照天气导致河南玉米单产同比下降2.6%,全省玉米产量同比减少3.4%;山西省秋粮收获期遭受暴雨洪涝灾害影响,局部地区受灾严重,全省玉米减产4.1%;安徽受到连阴雨等不利天气影响,玉米减产1.5%。
表4.2 2021年中国玉米、水稻、小麦和大豆产量(万吨)及变幅(%)
玉米 | 水稻 | 小麦 | 大豆 | |||||
2021 (万吨) | 变幅 (%) | 2021 (万吨) | 变幅 (%) | 2021 (万吨) | 变幅 (%) | 2021 (万吨) | 变幅 (%) | |
安徽 | 355.1 | -1.5 | 1768.5 | 1.9 | 1167.9 | 1.3 | 107.4 | 0.8 |
重庆 | 211.9 | -0.4 | 472.4 | 0.5 | 114.6 | 0.3 | ||
福建 | 275.5 | -2.4 | ||||||
甘肃 | 556.2 | -2.9 | 307.7 | -1.7 | ||||
广东 | 1136.8 | -0.7 | ||||||
广西 | 1071.3 | 0.4 | ||||||
贵州 | 518.5 | 0.2 | 532.4 | 1.1 | ||||
河北 | 1921.9 | 2.5 | 1234.1 | 2.6 | 19.6 | 4.3 | ||
黑龙江 | 4348.8 | 6.1 | 2201.5 | 1.4 | 45.1 | 3.4 | 479.2 | -6.5 |
河南 | 1535.6 | -3.4 | 381.9 | -0.5 | 2769.4 | -1.0 | 80.8 | -1.4 |
湖北 | 1579.8 | 1.7 | 390.4 | -1.0 | ||||
湖南 | 2560.7 | 1.4 | ||||||
内蒙古 | 2463.7 | 6.7 | 193.8 | 2.1 | 121.0 | 2.2 | ||
江苏 | 219.1 | 0.4 | 1640.7 | 2.0 | 986.7 | -1.2 | 76.8 | 2.7 |
江西 | 1654.1 | 0.7 | ||||||
吉林 | 3071.8 | 3.2 | 592.3 | 2.9 | 81.9 | 2.8 | ||
辽宁 | 1891.2 | 4.3 | 446.3 | 1.4 | 43.7 | 4.5 | ||
宁夏 | 169.4 | -2.1 | 44.2 | 0.2 | 75.2 | -0.8 | ||
陕西 | 380.9 | -4.1 | 105.2 | 0.7 | 405.3 | -2.1 | ||
山东 | 1921.5 | 1.1 | 2655.4 | 4.5 | 71.4 | 2.2 | ||
山西 | 918.4 | -0.8 | 219.7 | -3.5 | 15.8 | 0.5 | ||
四川 | 721.0 | 0.7 | 1516.7 | 2.6 | 500.4 | 1.3 | ||
新疆 | 694.8 | 3.9 | 505.2 | -1.6 | ||||
云南 | 642.2 | 1.1 | 582.7 | 1.7 | ||||
浙江 | 656.5 | 0.6 | ||||||
小计 | 22541.9 | 2.7 | 19219.4 | 1.3 | 11571.1 | 0.9 | 1097.6 | -2.0 |
中国* | 22970.3 | 1.6 | 20295.6 | 0.9 | 12798.1 | 0.7 | 1434.6 | -1.6 |
*注:全国总产量未包含台湾省的作物产量。
全国水稻总产量为20295.6万吨,同比增产0.9%,增产178万吨;其中早稻产量为3354.9万吨,同比增产0.3%,中稻/一季稻产量为13385.2万吨,同比增产1.1%,晚稻产量为3555.5万吨,同比增产0.8%(表4.3)。中稻/一季稻播种以来,主产区农业气象条件总体正常,中稻/一季稻平均单产同比增长0.9%,总产增加140万吨。西南地区和江淮流域大部分水稻主产省区8月以来降水偏高,光照不足,水稻单产增幅收窄,其中湖北、四川、江苏、浙江、湖南和安徽等省份中稻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9%、2.6%、2.0%、1.9%、1.9%和1.8%;东北地区一季稻产区农气条件好于去年,黑龙江、吉林和辽宁水稻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4%、2.9%和1.4%。晚稻生长后期,广东、福建等省降水比平均水平偏低一成以上,但灌溉等人为管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降水不足的影响,广东、福建两省晚稻产量同比分别减产1.1%和0.3%;湖北省受连续强降水影响,晚稻同比减产3.5%,为各省之最。
2021年全国大豆总产量为1434.6万吨,同比减产23万吨,减幅为1.6%。全国大豆同比减产的主要原因是种植面积的下降,且种植面积下降的区域集中在东北地区,黑龙江和内蒙古两大主产省区大豆种植面积同比分别减少6.7%和1.1%。7月以来,虽然黑龙江大豆产区局部内涝,但全省大豆单产同比仍小幅增加0.2%,全省大豆产量减幅为6.5%;内蒙古东北部大豆结荚鼓粒期雨热条件匹配良好,单产增幅抵消了种植面积缩减的影响,大豆产量同比增加2.2%。其余大豆生产省区产量变化有限。
表4.3 2021年中国各省中稻/一季稻和晚稻的产量(万吨)及变幅(%)
早稻 | 中稻/一季稻 | 晚稻 | ||||
2021 | 变幅 | 2021 | 变幅 | 2021 | 变幅 | |
安徽 | 198.4 | 3.8 | 1397.3 | 1.8 | 172.8 | 0.2 |
重庆 | 472.4 | 0.5 | ||||
福建 | 149.9 | -4.1 | 125.6 | -0.3 | ||
广东 | 504.8 | -0.2 | 632.0 | -1.1 | ||
广西 | 524.7 | 2.1 | 546.6 | -1.3 | ||
贵州 | 532.4 | 1.1 | ||||
黑龙江 | 2201.5 | 1.4 | ||||
河南 | 381.9 | -0.5 | ||||
湖北 | 213.6 | 2.8 | 1088.5 | 2.9 | 277.7 | -3.5 |
湖南 | 852.7 | 1.5 | 884.4 | 1.9 | 823.6 | 0.6 |
江苏 | 1640.7 | 2.0 | ||||
江西 | 716.0 | -0.6 | 298.6 | -0.7 | 639.5 | 2.8 |
吉林 | 592.3 | 2.9 | ||||
辽宁 | 446.3 | 1.4 | ||||
宁夏 | 44.2 | 0.2 | ||||
陕西 | 105.2 | 0.7 | ||||
四川 | 1516.7 | 2.6 | ||||
云南 | 582.7 | 1.7 | ||||
浙江 | 79.4 | -0.9 | 493.9 | 1.9 | 87.5 | 0.0 |
小计 | 3239.6 | 0.8 | 12678.9 | 1.8 | 3305.3 | 0.0 |
中国* | 3354.9 | 0.3 | 13385.2 | 1.1 | 3555.5 | 0.8 |
*注:全国总产量未包含台湾省的作物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