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通报由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数字农业研究室联合所内外数家研究单元及国际专家共同完成。通报主要使用遥感监测指标,对2016年7月-10月大宗作物的生产形势进行综合监测。通报监测范围覆盖全球,监测内容涵盖作物生长的全要素,主体部分包含全球171个国家农业气象状况,基于一系列农情监测指标的中国与全球30个主要粮食生产国的作物长势、耕地种植面积、全球大宗粮油作物产量。其中,中国与30个主要粮食生产国占全球粮食总产,玉米、水稻、小麦与大豆出口总量80%以上。作为通报的重点监测区,中国章节的监测内容还包括病虫害、粮食进口量、粮食价格预测等内容。
全球农业气象状况
天气仍然是导致全球粮食产量波动起伏的主导要素。在本监测期内(2016年7月-10月),全球天气包含部分空间覆盖范围广、连续,对作物产量有利或者不利的天气类型。
降水充足的区域
监测期内,降水显著增加的区域:
· 涵盖塞内加尔至苏丹北部的半干旱的萨赫勒地区以及阿拉伯半岛。
· 俄罗斯西部到欧洲中北部和希腊,部分粮食主产区在监测期内的降水较为充沛,为冬季作物季节的早期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 中亚和南亚地区,与上一监测期截然不同,本监测期内中亚-南亚及其周边的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比近15年同期平均降水量显著偏高67%。该地区覆盖30多个国家和较大的省、州监测单元,与此同时,监测期内该区域的温度较近15年同期平均温度偏低-0.4℃,光合有效辐射偏低-5%。从该区域向东延伸远至中国山西省和河北省的降水分别偏高44%和+ 46%,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降水分别偏高143%和+ 196%,哈萨克斯坦部分区域也迎来充足的降水。 哈萨克斯坦中南部的江布尔、吉尔吉斯斯坦和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连片区域是降水偏高最大的区域,其中新疆监测期内的降水量显著偏高224%。充足的降水为作物的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与近5年同期平均水平相比,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已种植耕地面积比例显著提升23%与 20%。
· 东亚到澳大利亚中东部地区,这很有可能是由于东南亚与大洋洲的厄尔尼诺现象的衰落引起的。
· 美国北部地区与加拿大,监测期内该地区的部分省、州的降水量较近15年同期平均降水量偏高两倍以上,如爱荷华州、明尼苏达州、南达科他州和蒙大拿州。
降水不足的区域
与此同时,与近15年同期平均降水量相比,监测期内全球许多地区的降水量偏低,比较显著的区域如下:
· 从瑞典与德国为核心向外辐射至英国、伊朗、阿富汗和黑海沿岸的30个国家,监测期内的降水量较近15年同期平均降水量偏低34%;其中水分胁迫最严重的区域是地中海的东部地区,而欧洲北部与西北部地区水分胁迫较轻。需要密切关注的是法国与德国的复种指数显著偏低8%与16%,乌克兰更是偏低18%,此时,冬季作物已经完成播种,作物生产形势的改善取决于冬季降水量。
· 俄罗斯,有两个区域的降水不足,一个是集中在彼尔姆河周围及其东边区域,另一个在托木斯克州附近。
· 东亚,包括中国的河南省、重庆市与山东省,日本,韩国与朝鲜,朝鲜继2015年大旱之后,2016年监测期内的降水再次显著偏低45%。
· 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喀拉拉邦和卡纳塔克邦以及斯里兰卡,监测期内的降水量较近15年同期平均水平显著偏低50%。
· 非洲东部与南部地区,包含埃塞俄比亚、乌干达、赞比亚、纳米比亚以南的14个国家。在非洲东部地区,作物生长的海拔较高,非洲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在经历了2015年的干旱之后,尚处于作物播种期,降水的匮乏对作物播种造成不利影响,与近5年同期平均水平相比,赞比亚耕地种植比例显著偏低10%。
· 大洋洲南部地区和澳大利亚西部,美国南部,以及包含智利、乌拉圭和阿根廷九个省在内的南美洲的“南锥体”地区,监测期内的降水量较近15年同期平均降水量偏低。
2016年全球大宗粮油作物产量
CropWatch监测2016年全球小麦、水稻与玉米总产为24.6亿吨,大豆为3.16亿吨。大宗粮食作物产量中,玉米占比40%,为9.95亿吨,同比增幅1.5%;水稻占比30%,为7.36亿吨,同比减幅为0.8%;小麦占比30%,为7.3亿吨,同比增幅为1.2%。
粮食生产大国:就全球三大粮食生产大国而言,2016年中国粮食总产为5.2亿吨,美国为4.35亿吨,印度为2.61亿吨。受不利农气条件的影响,2016年中国与印度的粮食总产差强人意。就中国而言,2016年玉米总产与2015年基本持平,而水稻、小麦总产同比减幅为1%,而大豆产量在经历了10余年下跌之外,2016年首度增产。就印度而言,与2015年相比,仅水稻产量增幅1%,大豆产量基本持平,然后玉米产量同比下跌1%,而小麦产量更是大幅下挫6%,是CropWatch重点监测的31国中,小麦减产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就美国而言,2016年粮食产量又是另一副光景,与2015年相比,除小麦产量保持平稳之外,其他的大宗粮油作物产量同比大幅提升,其中大豆、玉米与水稻的增幅分别为3%、5%与5%。
水稻:受厄尔尼诺导致的东南亚各国干旱的影响(详见2016年2月、5月CropWatch速报),2016年大部分亚洲国家的水稻产量不尽人意。与2015年相比,柬埔寨、缅甸、孟加拉国、越南和巴基斯坦的水稻产量同比减幅为10%、8%、6%、6%与3%。
玉米:2016年中亚各国的玉米因连续两年的充沛降水迎来较好收成,与2015年相比,2016年伊朗玉米产量同比增长9%。
小麦:2016年小麦产量显著下降的国家包括土耳其、印度、阿根廷、法国与英国,与2015年相比,分别下降17%、6%、4%、3%与3%。小麦产量增幅最大的为澳大利亚、伊朗,分别增长14%与15%,在经历了数年低谷期后,2016年伊朗各大作物收成普遍较好。
大豆:就大豆而言,埃及、伊朗、加拿大,以及全球大豆生产国之一的阿根廷,2016年产量同比下降1%,而巴西同比增幅2%,俄罗斯与美国大豆同比分别偏高3%与3%。
本期通报同时评估了全球主要粮油出口与进口大国粮食产量波动对贸易的影响。主要的粮食进口国都致力于提升本国粮油作物的产量,尤其是水稻(特别是2016年中国水稻产量同比下降1%)和小麦,其中前文提及的土耳其,2016年小麦产量同比大幅增长17%。受加拿大、澳大利亚小麦强劲增长的影响,2016年主要粮食出口国的小麦产量显著增长8%。受主要国家2016年水稻产量下降的影响,全球主要的水稻出口国产量同比下降0.6%,其中巴基斯坦、越南、巴西水稻减幅分别为3%、6%与7%,与此同时,澳大利亚与美国水稻产量同比大幅增长14%与6%。最值得关注影响玉米出口的事件是,2016年巴西的玉米产量同比大幅下降12%。
中国
中国,2016年粮油作物已经完成收割,CropWatch估算的大宗粮油作物产量中,玉米为2.004亿吨,与2015年基本持平,水稻2.005亿吨,同比下跌1%,小麦1.1186亿吨,同比下滑1%,大豆1330万吨,同比增长2%。就秋粮(玉米、单季稻、晚稻、春小麦、大豆、薯类等)而言,CropWatch监测其2016年产量为4.143亿吨,同比2015年微跌0.4%。就2016年粮食总产(包含主粮、薯类、豆类)而言,CropWatch估算其产量为5.7亿吨,同比2015年降幅为1%,减产约590万吨。
2016年中央政府决定停止玉米收购最低保护价格,导致部分农户放弃玉米而改种其他作物。2016年玉米种植面积,同比2015年仅减少0.8%,其中内蒙古与黑龙江玉米种植面积减少的比例最大。与此同时,辽宁与云南玉米产量分别增长4%与5%。
就大豆而言,在经历了连续10余年的减产之后,2016年大豆产量首次增长。其中内蒙古因大豆种植面积增长26%的影响,2016年大豆产量增长23%。2016年早稻与晚稻产量因种植面积缩减而分别下降3%与2%,导致全国水稻产量的下滑,但是部分省份的水稻产量同比显著增长,如吉林、辽宁和云南水稻总产同比增长12%、9%与6%。
上述粮油作物产量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病虫害的影响,CropWatch监测表明,2016年受稻飞虱和水稻纹枯病侵袭的作物种植面积分别为1470万公顷和1330万公顷。产量的波动直接影响粮食的价格与进出口量,其具体的细节见CropWatch粮油价格预测与粮油进出口量预测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