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期CropWatch全球农情遥感通报分析了2021年4月-7月的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的生产形势,通报是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CropWatch团队组织的国际化团队编写完成。
本期CropWatch通报,重点关注玉米、水稻、小麦和大豆的主要生产国。遥感数据是主要数据源。报告包含5个章节,第一章是全球农业气象条件概述,涵盖全球和65个制图单元在内的主要天气状况以及极端天气;第二章重点介绍了7个洲际粮食主产区的农气和农情状况;第三章是通报的主体组成部分,细致分析了占全球粮食生产和出口80%以上的42个国家的粮食生产形势;第四章聚焦中国粮食生产形势;第五章是CropWatch对国家/地区的粮食产量估算,这是今年第2次产量预估。
本期通报涵盖了北半球的小麦、玉米、大豆和水稻产量。北半球冬小麦在6-7月成熟并收割,春小麦一般在8月步入成熟期。在热带国家,主季水稻的种植始于5-6月的季风季节。在南半球,玉米和大豆的收割于4月或5月结束,小麦于5月开始播种。
大多数国家的COVID-19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尽管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的生产形势总体正常,但玉米、小麦和大米的价格比2020年1月的水平仍分别高出了约43%、12%和10%。截至2021年7月16日,农产品价格比2020年1月高出约30%。农产品价格指数接近自201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食品价格飙升,使得贫困人员境况更加恶化。
东非和中东地区爆发的沙漠蝗虫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埃塞俄比亚爆发的内战给蝗虫的防控措施带来了重大的挑战。尽管沙漠蝗虫对世界粮食供应的影响较为有限,但对受袭区农户来说,蝗灾的破坏是毁灭性的。
农业气象条件
全球变暖仍在持续,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数据表明,本监测期内,全球气温再创新高。2021年6月是有记录以来的排名第五热的6月,也是全球陆域最热的6月,气温比20世纪同期的平均水平高出0.88℃。北美洲和非洲则经历了有史以来最热的6月,欧洲和亚洲的6月是有数据记载以来同期排行第二热的。紧接着NOAA又发布2021年7月是全球有记录以来的最热的月份(+0.93℃)。气温的上升导致了干旱和热浪持续时间更长,影响更强烈。伴随着全球变暖,全球降水天数减少,强度增加,进一步加大了洪水发生的风险。极端天气事件将对全球各地作物生产的稳定性和产量带来更多的不利影响。
在巴西大部分地区和美国西海岸,干旱依然持续。在这两个地区,监测期内的降水量较过去15年平均水平下降了50%以上。在墨西哥和美国南部,受季风的影响,监测期内的降水充足,终结了自去年冬天以来遭受的干旱。南部非洲的降水较过去15年平均水平偏低23%,但南非西开普省的降水偏高14%,为该地区冬小麦的生长提供了有效的水分补给。由于季风推迟,西非的降水量大幅偏低36%。除高加索地区持续了自上一监测期以来降水偏少(-17%)的状况外,欧洲大部分地区的降水丰沛。其它小麦主产区如乌克兰-乌拉尔地区的降水量偏高12%。中国南部以及缅甸、中东大部、中亚局部地区的降水偏低。中东和中亚的大多数国家正经历自上一监测期以来的持续干旱影响,其中,土耳其、黎巴嫩、叙利亚、巴勒斯坦、伊拉克、伊朗和阿富汗严重的干旱甚至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了不便。澳大利亚适宜的降水为其小麦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东亚,中国黄淮海地区的降水显著偏高50%以上,7月下旬发生的洪水灾害事件,导致部分城市地区和农田被淹。
创纪录的热浪袭击了美国和加拿大的西部地区。巴西遭受干旱地区也经历了持续的高温热浪。西欧4-5月的气温偏低,而高加索,乌克兰-乌拉尔山的广大区域的气温则高于过去15年同期平均水平。其他地区,平均气温和过去15年的平均水平相当。
2021年产量估算
北美洲西北部、南美洲、西非、南部非洲均遭受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影响,导致2021年全球水稻、小麦和大豆产量同比均有所下降。2021年全球4种大宗粮油作物总产量预计为28.64亿吨,同比减产2,816万吨,减幅为1.0%;其中,玉米产量预计为10.82亿吨,同比增产1.1%,增产1,130万吨;全球水稻产量预计为7.51亿吨,同比减产1.3%;全球小麦产量为7.11亿吨,同比减产3.7%,减产量达2,699万吨;全球大豆产量预计为3.21亿吨,同比减产0.9%。
玉米:CropWatch估测美国、中国和乌克兰的玉米产量将同比增长,其中美国、中国、乌克兰玉米产量分别达到3.8406亿吨、2.316亿吨、0.3486亿吨,同比分别增长2.6%、2.4%和28.4%。增产主要归结于是农业气象条件适宜和玉米种植面积的增长。然而,作为世界第三大玉米生产国的巴西,因遭受持续的高温干旱,玉米产量同比下降4.8%,仅为8,334万吨。 玉米种植面积和单产的同时增长使得墨西哥玉米产量增长195万吨。罗马尼亚摆脱了2020年干旱的影响,2021年玉米产量增加了108万吨。其余主要玉米生产国和出口国的产量变化都在100万吨以下,对全球玉米总产影响较小。
稻米:亚洲的稻米产量占全球总产的90%以上。监测期内,主要生产国的农业气象条件差异很大。孟加拉国、缅甸和伊朗受到干旱条件的影响,稻米产量分别减少121万吨(2.6%)、69万吨(2.7%)和50万吨(17.0%)。而巴基斯坦由于水稻种植面积的减少,产量也将减少108万吨。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水稻生产国,水稻生产形势良好,预计产量将分别增加162万吨和476万吨。得益于充足的降水和湄公河充足的来水,泰国的稻米产量预计将增加90万吨,越南将增加76万吨。与去年相比,其余主要生产国2021年稻米总产量也将有所减少,预计全球稻米总产量将略有下降。
小麦:在一些重要小麦产区,受降水不足、干旱的持续影响,小麦生长受到较大抑制,产量减少,与2020年相比,伊朗(-26%)、阿富汗(-25%)、乌兹别克斯坦(-22.4%)、加拿大(-15.2%)、吉尔吉斯斯坦(-14.7%)、土耳其(-13.1%)、巴基斯坦(-6.1%)和印度(-2.5%)的小麦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此外,受收获期雨水过多的不利影响,西欧大多数国家的小麦产量也略有下降。美国西北太平洋地区和大平原北部的干旱对春小麦造成了损害,但因美国冬小麦生长期内降水充足,美国小麦总产量估计仍将同比增长0.7%。受益于降水充足,俄罗斯的冬小麦产量也将同比增长3.5%。东欧大多数国家的小麦产量也同比增长。摩洛哥从2020年严重的干旱中恢复过来,小麦产量同比大幅增长43.2%。作为世界第一大小麦生产国,中国的种植面积和单产同时增加,2021年小麦产量预计同比增长0.9%。
大豆:南美的大范围干旱导致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产量下降。受高温干旱天气持续影响,巴西的大豆产量下滑至9,630万吨,同比减少474万吨(-4.7%),是过去3年来的最低水平。阿根廷由于降水量偏低,晚季作物受到不利影响,大豆产量估计将下降98万吨(-1.9%),只有5,161万吨。美国的大多数大豆产区天气条件适宜,预计总产量将增加0.7%,达到1.0524亿吨。印度的大豆种植面积增加,使得大豆总产量同比增长约6.7%,增加了78万吨。受玉米价格持续上涨等市场因素影响,中国东北地区的大豆种植面积同比下降,导致中国的大豆产量减少约1.4%。
中国产量预测
在中国,总体上天气条件适宜,有利于夏粮生长。从越冬到返青和拔节期,降水量(+25%)和平均气温(+0.8°C)均高于过去15年同期平均水平。适当的作物管理配合良好的农业气候条件,夏粮总体生长状况较好。CropWatch监测显示,2021年全年粮食总产量预计为6.38872亿吨,同比增产743.5万吨,增幅1.2%。其中,秋粮作物(包括玉米、中稻、晚稻、春小麦、大豆、杂粮和块茎类作物)总产量预计为4.72868亿吨,比2020年增产637.9万吨,增幅1.4%;水稻单产增加,弥补了早稻种植面积下降的影响。受玉米市场价格提振的刺激,玉米种植面积同比增加了1.4%,单产也将增加0.7%。大豆种植面积下降了1.7%, 这是5年来首次减少,预计大豆的单产将增加0.3%,但总产同比下降1.4%。
采用最新的遥感数据复核2021年夏粮作物总产量为1.32484亿吨,同比增产约98.2万吨,增幅约0.7%,其中夏粮种植面积和单产同比分别增加0.5%和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