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份的CropWatch全球农情遥感季报(4月-7月),对决定2014年作物长势与产量走向的全球农气因子与农情因子的变化进行了综合评价。本期CropWatch作物环境与作物农情遥感监测涵盖全球、主产区与各主产国,并对自然灾害与厄尔尼诺对作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水分胁迫
降水量的剧烈变化对2014年全球粮食产量有重要影响. 旱灾,过多的降水量以及由此引发的局部洪涝,对大尺度区域的作物生产形势影响甚大,与过量降水与旱情密切相关的山体滑坡与火灾也常见报端,但二者更多的是局部自然灾害。另一个值得提的现象是监测时段内部分区域的温度异常偏高。
东亚是主要的降水减少的区域:与过去13年同期平均水平相比,日本南部区域与朝鲜半岛的降水分别下降了34%与50%,中国的部分粮食主产区降水量下降明显,如黄土高原、东北地区,其中华北平原降水量减少了25%,部分省区降水大幅度减少,如产粮大省山东、河南、陕西、辽宁与湖北降水量分别减少了31%,25%,22%,21%与16%。干旱往往与增温(+1.0°C至1.5°C)增热(同比增长5%)如影随形,对东亚地区作物产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俄罗斯东部与中亚地区(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是另一个降水大幅减少的区域,该区域大多数作物水分亏缺达20%至50%。中亚地区往东至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水分胁迫逐步减轻。而中国的甘肃与新疆,蒙古的降水量与往年同期水平相比大幅度增长,对当地农业与畜牧业的发展产生利好。
欧洲中南部地区、北美降水量增长了17%,尤其是南美主产区丰富的降水对作物产量产生积极的影响,与过去13年(2001-2013)同期平均水平相比,南美粮食主产区降水量同比增长近50%,导致该地区潜在累积生物量增长了24%,对该地区粮食产量的增长十分有利。与此同时,印度的旁遮普、古吉拉特邦和喀拉拉邦、果阿邦,以及泰国与缅甸的部分地区发生了旱情。
土地利用
CropWatch监测的各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与出口大国,中国及各省的已种植耕地比例的变化说明气象条件的变化显著影响了耕地的利用方式。耕地种植比例与单产的变幅决定最终的产量变幅,其中单产的变幅是通过定量计算遥感指示因子的变化得到的。
已种植耕地比例变化较大的区域包括澳大利亚南部地区(+4.4%),南亚与东南亚(+5.5%)。几内亚湾各国增长了1.9%,其中尼日利亚同比增长5.5%,是非洲各国增长幅度最大的国家,埃塞俄比亚增长4.9%,但南非已种植耕地比例(主要是冬小麦)同比减少了12.6%。土耳其夏季作物种植面积减少了6.7%。部分亚洲国家,已种植耕地比例显著增长,抵消了不良天气对粮食单产的不利影响,尽管印度受旱严重,但是其已种植耕地比例增长了8.6%,巴基斯坦与柬埔寨同比增长8.3%与4.7%。
2014年全球粮食产量展望
CropWatch预计2014年全球玉米产量同比减少2.7%,水稻微增0.4%,小麦微增0.3%,大豆增长4.5%。
除乌克兰玉米产量增长6.1%之外,全球主要玉米生产国产量同比均有所减少,其中加拿大减产17.9%,美国减产7.7%,阿根廷减产1.8%,巴西减产2.8%。
2014年小麦生长季内,农业气象条件良好,预计巴西与阿根廷小麦产量同比增长超过20%,南美小麦产量从过去两年受旱情影响的低产水平恢复到多年平均水平,而同期北美小麦减产,其中加拿大小麦减产7.5%,美国减产2.3%,总体上,2014年全球小麦产量保持稳定。2014年主要的水稻生产国水稻产量同比下降,其中中国下降了0.1%,印度下降了1.5%,印度尼西亚下降了1.7%,孟加拉国与泰国分别下降了0.3%与0.2%,尽管菲律宾遭受了风暴的影响,但是水稻同比增长了2.8%,埃及增长3.5%。
大豆是仅有的全球范围内全面增产的作物,CropWatch预计2014年全球大豆同比增长4.5%,其中美国增长10.9%,巴西增长9.0%,阿根廷增幅相对较低,仅为0.5%。
受益于小麦的增产(同比增长1.3%),预计2014 年中国大宗谷物总产量(包括水稻、玉米与小麦)为51285.4万吨,同比增长0.2%,其中,玉米总产量为19195万吨,受旱情影响,同比减少1.1%,水稻总产量为20116 万吨,与2013 年基本持平。大豆产量继续下滑,预计2014 年同比减产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