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roject
  • 首页
  • 关于
  • 快报
  • 通报
  • 方法
  • 出版物
  • 联系我们
  • 中文
    • 中文
    • English
    • Português
  • 登录

南美粮食产量及其变化趋势 焦点与展望
作者:


引言

南美洲是世界两大粮食作物-木薯与土豆的发源地[1]:木薯是泛热带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而土豆则是温带地区主要的夏粮作物。如今,巴西是仅次于尼日利亚、泰国与印度尼西亚的全球第四大木薯生产国,人均年木薯产量约为40kg,与哥伦比亚的人均年木薯产量相当,哥伦比亚与委瑞瑞拉以南的次大陆[2]木薯人均年产量为32kg,全球所有木薯生产国的人均年产量约为14kg。

尽管木薯还是南美热带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但土豆已经沦落为次要作物。除秘鲁的土豆产量全球排名第17位外,其余国家的土豆产量均位居全球前20位之外。南美境内安第斯山区的秘鲁、玻利维亚、智利的人均土豆年产量分别为80kg,63kg和59kg,而整个南美地区以及全球的人均土豆年产量仅为30kg。

就农产品的经济产值而言,畜产品(尤其是牛肉),大豆与甘蔗是南美产值最高的三大农产品,年总产值分别为400亿,320亿与270亿美元。水稻与玉米是南美第7与第8大产值农产品(仅次于牛奶、猪肉与家禽),二者年总产值约为60亿美元。

农业统计分析

巴西是南美面积、人口、国内生产总值与粮食产量最大的国家。表5.2是南美7个人口大国粮食产量统计结果,在各项指标中,7个国家的城镇化率非常高,但是部分国家的营养不良率也较高。就可耕地面积而言,除哥伦比亚的显著下降5%之外,其余国家的保持相对稳定。受气候的影响,南美不同区域之间的农业用水占地表水比例差异巨大,热带地区水资源极为丰富,农业用水占地表水的比例较低,如巴西与哥伦比亚,但是在温带地区与山区,如秘鲁与智利农业用水占地表水的比例较高。人均食物日可摄入量反映作物的相对重要程度。尽管肉产品(含家禽)在区域经济中有重要的地位,但是表5.1并没有肉产品统计数据。

表5.2. 南美7国人口与农产品统计

国家 人口 (百万) 营养不良率(%) 城镇化率 (%) 可耕地变化率 (%) 农业用地表水比例 (%) 2011人均日食物可摄入量(千卡)
小麦 糖 水稻 大豆 土豆 玉米
巴西 205 15↓ 85 1 55 385 386 347 328 n.a. 208
哥伦比亚 48 13= 76 -5 39 250 246 285 135 n.a. 245
阿根廷 43 5= 93 2 66 872 404 80 66 66 82
秘鲁 31 11↓ 78 1 85 342 206 522 74 223 186
智利 18 5= 90 1 70 873 440 n.a. 115 133 203
厄瓜多尔 16 18↓ 69 -1 92 303 174 419 126 n.a. n.a.
玻利维亚 11 24↓ 68 2 57 392 258 281 67 n.a. 286

注:根据2015年7月 维基百科,表中所累国家人口数量超过1000万。箭头(↓, ↑)表明了自1999-2001年到2010-2012年间营养不良率的变化情况,而“=”说明变化率小于1%。可耕地变化率数据统计时间段为2007-2012年,而地表水数据是开始于2002年。人均日食物可摄入量是2011年的数据;n.a. 表明该作物产量排名没在该国家农作物产量前十。

数据远:FAOSTAT

农业出口量与产量变化趋势

近几十年来,南美农业取得长足发展,部分国家已经成为全球主要的玉米与大豆生产国,同时受益于区域丰富多样的气候类型,该区域也是甘蔗、咖啡、可可、香蕉、葡萄、坚果、橄榄油和蔬菜的主要产地。就咖啡而言,巴西是全球最大的生产者,哥伦比亚与秘鲁是第4与第6大生产者;就可可而言,巴西、厄瓜多尔、秘鲁与哥伦比亚是全球第6、7、10与11大生产者。除农产品之外,南美还是主要的皮革与羊毛的出口地(表5.3)。

表5.3 南美7国的农产品出口概览

国家 出口目的地 出口产值前三的作物
巴西 中国、荷兰、俄罗斯 大豆、糖、咖啡
哥伦比亚 美国、比利时、日本 咖啡、香蕉、糖
阿根廷 中国、巴西、荷兰 大豆、玉米、小麦
秘鲁 美国、德国、荷兰 咖啡、蔬菜、葡萄
智利 美国、中国、英国 葡萄、水果、土豆
厄瓜多尔 美国、俄罗斯、德国 香蕉、可可、橄榄油
玻利维亚 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秘鲁 大豆、坚果、橄榄油

数据源:FAOSTAT。

图5.2是南美巴西、阿根廷、圭亚那和巴拉圭自1981年以来的人均粮食产量变化趋势。2001年之后,甘蔗的产量显著增加;如今,巴西人居粮食产量增长率为182千克/人,接近南美洲人均增长率(87千克/人)的两倍,是全球平均水平的约30倍(图5.2(a))。由于大多数甘蔗均依赖灌溉,因此南美地区人均甘蔗产量年际间相对稳定。

在巴西,仅部分甘蔗用于食物生产,大部分用于生产混合动力燃料-乙醇。自1930年以来,巴西发明了独一无二的乙醇与汽油混动汽车。如今,巴西乙醇的消耗量约占全球总消耗量的25%。过去乙醇/汽油的混合比约为1:1,现在这一比例变为1:3.

图5.2 1981年以来南美四个国家人均粮食产量变化趋势

a.巴西人均甘蔗产量                                                      b.阿根廷人均大豆产量


c.圭亚那人均水稻产量                                                  d. 巴拉圭人均木薯产量

注:趋势线时间段位2001-2013年。

阿根廷大豆(图2.5b)是南美农业辉煌的缩影,尽管阿根廷大豆波动高于巴西的甘蔗,但是该国大豆单产、种植面积与总产在过去30年中稳步上升。事实上,尽管1951-2012年阿根廷的降水量整体呈现增加的趋势(Marengo et al.,2014),但是阿根廷在过去的数年中遭遇严重干旱,对玉米特别是小麦的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近年来,集约化的大豆生产模式在阿根廷迅猛发展,其起始于上世纪90年代,在20世纪初经济危机之后,该模式得到迅速的发展。集约化发展模式,由多家投资者共同出资,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租赁土地并共享设备,并按投入比例分配利润。当前,该模式产量占阿根廷大豆产量的25%,集约化农场的耕地种植面积大约为15000到30000公顷,规模最大的达到100000公顷。该模式高度依赖先进的机械化、免耕技术与农药的使用,该生产模式因对传统散户与畜牧生产者不公平、对土壤、环境以及人类健康不利、加剧社会矛盾而备受批评。当前,阿根廷大豆模式已经扩展至周边国家,削弱了当地其他作物的竞争力,以巴拉圭的木薯为例,其产量大幅度下降(图5.2d)。图5.3是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省集约化农场的概览。

图5.3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省集约化农场

来源:HBF 2014。

在图5.2c中,南美也在发展部分外来作物,如圭亚那的水稻。其他的还包括巴西的高粱、哥伦比亚的土豆、巴拉圭的水稻、阿根廷的大麦;在阿根廷,过去20年人均大麦产量增长约10倍。

农业发展现状

最近的几十年中,南美的农业发生了巨大改变,尤其是玉米与大豆出口量迅速增长。这一变化主要归功于动物饲料需求的迅速增长以及亚洲经济的快速发展,亚洲已经成为全球大豆与玉米最主要的进口地区。在上期的CropWatch全球农情遥感速报中提及到部分农业不发达的区域,如非洲,正在全力复制南美与泰国的农业发展模式,尤其是复制巴西塞拉多和泰国东北部农业发展模式。由于全球城镇化以及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未来,南美与非洲农业的发展还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但是,在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需要更加关注该模式的可持续性,因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该模式的发展所需要付出十分高昂的环境与健康代价。

菜单

  • 摘要
    • 摘要
  • 全球农业气象状况
    • 全球农业气象状况
  • 农 业 主 产 区
    • 概述
    • 非洲西部主产区
    • 北美主产区
    • 南美主产区
    • 南亚与东南亚主产区
    • 欧洲西部主产区
    • 欧洲中部与俄罗斯西部
  • 遥 感 监 测 国 的 作 物 长 势
    • 摩洛哥
    • 意大利
    • 匈牙利
    • 安哥拉
    • 肯尼亚
    • 莫桑比克
    • 赞比亚
    • 斯里兰卡
    • 蒙古
    • 白俄罗斯
    • 阿富汗
    • 概述
    • 国家分析
    • 阿根廷
    • 澳大利亚
    • 孟加拉国
    • 巴西
    • 加拿大
    • 德国
    • 埃及
    • 埃塞俄比亚
    • 法国
    • 英国
    • 印度尼西亚
    • 印度
    • 伊朗
    • 哈萨克斯坦
    • 柬埔寨
    • 墨西哥
    • 缅甸
    • 尼日利亚
    • 巴基斯坦
    • 菲律宾
    • 波兰
    • 罗马尼亚
    • 俄罗斯
    • 泰国
    • 土耳其
    • 乌克兰
    • 美国
    • 乌兹别克斯坦
    • 越南
    • 南非
  • 中 国
    • 大宗粮油作物进出口预测
    • 主要农作物贸易前景
    • 病虫害监测
    • 概述
    • 中国大宗粮油作物产量
    • 东北区
    • 内蒙古及长城沿线
    • 黄淮海
    • 黄土高原区
    • 长江中下游区
    • 中国西南区
    • 华南区
  • 焦点与展望
    • 粮食产量展望
    • 灾害事件
    • 南美粮食产量及其变化趋势
    • 厄尔尼诺
  • 附录
    • 附录A. 环境指标和潜在生物量
    • 附录B. 2015年部分国家省洲尺度产量估算
    • 附录C

Figures

  •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奥运科技园区
  • +86 10-64842375/6
  • +8610-64858721(传真)
  • 许可证号:京ICP备05080539号-16
  • cropwatch@radi.ac.cn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AIRCAS)

RADI CAS

Copyright © 2025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生态系统遥感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