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通报的起始期为2015年10月上旬,该时期中国大部分秋收作物已经收获,夏收作物(主要包括冬小麦和油菜)正处于播种期。从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农业气象条件有利于作物生长(表4.1和4.2),其中,平均气温高于平均水平,有利于提高冬季作物越冬存活率。值得一提的是,全国降水量显著偏高85%,光合有效辐射偏低12%;良好的农气条件使得潜在生物量显著偏高41%。如表4.1所示,2015-2016年度冬季温暖湿润,中国7个农业主产区的温度均高于平均,各主产区降水均高于平均水平60%以上。空间上,中国不同区域的降水变化趋势可以分为两类:(1)位于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降水从10月至1月略高于平均;(2)长江以南地区,降水量在10月上旬、11月中旬、12月上旬和1月上旬显著偏高。全国的气温距平遵循相似的时间变化趋势,极端低温在11月下旬和1月中旬侵袭了整个中国。由于冬季作物正处于越冬期,预计低温造成的农业损失总体有限。
表4. 1 2015 年7月至10月,中国农业气象指标与农情指标距平变化
分区 | 农气指标 | 农情指标 | ||||
距平 (与过去14年平均相比) | 距平 (与近5年平均相比) | 当前监测期 | ||||
降水 (%) | 温度 (°C) | 光合有效辐射(%) | 潜在生物量(%) | 耕地种植比例(%) | 最佳植被状况指数 | |
黄淮海区 | 63 | 0 | -9 | 43 | 0 | 0.78 |
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 | 122 | 0.7 | -4 | 41 | 1 | 0.6 |
黄土高原区 | 88 | 0.8 | -6 | 58 | -1 | 0.69 |
长江中下游区 | 110 | 0.4 | -22 | 58 | 0 | 0.87 |
东北区 | 59 | 0.8 | -3 | 9 | 2 | 0.76 |
华南区 | 93 | 0.2 | -14 | 51 | 0 | 0.9 |
西南区 | 69 | 0.6 | -10 | 33 | 0 | 0.91 |
注:除了温度距平用℃表示外,其他参数距平都是以相对百分比表示。0值表示和过去平均值比没有变化;相对距平的计算公式为(C-R)/R*100,C 表示当前值,R 表示参考值,指近5年(2010-2014)(5YA)或者过去14年(2001-2014)(14YA)同期(10-1月)平均值。“/”表明监测时段内该区几乎无作物生长。
由于全国不同地区农业气象条件状况复杂,最佳植被状况指数高低分布在地区间差异显著。中国东北、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由于温度极低,无夏粮作物种植,本期主要关注这些地区的农业气象状况。四川省和河北省中部地区的最佳植被状况指数较高,而华北平原和西北地区的最佳植被状况指数相对较低。这些地区最佳植被状况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2015年10月下旬和11月下旬的低温导致越冬前作物发育较近5年平均状况偏慢,而越冬期内充足的降水为返青后的小麦生长提供水分保障,若春季气温正常,冬季作物有望在返青后加速生长,达到正常的作物物候水平。
全国耕地种植比例处于近五年平均水平。黄土高原地区是唯一一个耕地种植比例低于平均水平的地区(降低1%)。利用中国环境卫星影像(HJ-1 CCD)和中国高分辨率卫星影像(GF-1),开展了全国11个主要冬季作物种植省份耕地状况图(见图4.3)。监测结果显示,中国冬季作物种植面积总体与2014-2015年度持平,但各省种植面积变化并非一致。其中,甘肃、山东、四川等冬季作物种植面积相比去年同期分别降低1.4%、3.3%和1%;其它冬季作物主产省份的种植面积均有一定幅度的增加:陕西和山西的冬季作物面积增幅最大,均增加2%以上。若后期农业气候条件适宜,田间管理正常,2015-2016年度冬季作物产量将略高于2014 - 2015年。由于种植面积显著下降,山东省冬季作物产量预计将会降低。CropWatch将在五月通报提供第一手的冬季作物产量预测结果。
图4. 1 2015 年10月至2016年1月中国降水量与过去14年同期平均水平差值聚类空间分布及聚类类别曲线
图4. 2 2015 年10月至2016年1月中国温度与过去14年同期平均水平差值聚类空间分布及聚类类别曲线
图4.3 2015年10月-2016年1月中国耕地种植状况 图4.4 2015 年10月-2016年1月中国最佳植被状态指数 (VCIx)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