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CropWatch通报是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数字农业研究室协调组织国内数个研究团队共同完成。
其中作物的长势与产量估算主要采用地面实测数据、遥感数据、历史统计参考数据结合的方式共同完成。参考数据包括最近的历史监测信息与农业统计信息。利用作物生物物理模型与作物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后,获得太阳辐射、耕地种植面积与作物单产等系列有意义的农情指标。CropWatch监测的范围覆盖全球,特别是对包含中国在内的全球31大主产国进行了细致分析。31大主产国合计占玉米、水稻、小麦与大豆全球总产与出口总量的80%以上。本期通报不仅包含全球粮食总产,同时还包含中国区作物病虫害、粮食进出口贸易预测等内容。
本监测期,北半球温带地区2017年的作物已经基本收割完毕,而跨越南北半球的热带区的水稻正处理生长旺盛期或临近收割期。而南半球的夏粮作物正处于生长旺盛期。
灾害对2017年7月至10月期间各大洲都造成重大损失。本监测期的几个重要事件包括:(1)因干旱的影响,非洲之角地区复杂的紧张局势持续;(2) 地中海地区与北美地区的热浪灾害;(3)亚洲与加勒比海地区的十余个热带风暴和气旋;(4)南亚地区特大洪水。 CropWatch同时监测到约70%的制图报告单元的光合有效辐射值比过去15年同期平均水平偏低,有的甚至偏低15%,在特定的区域,偏低的光合有效辐射不利于作物的生长,特别是在水稻种植区,太阳辐射往往是限制作物生长的最重要因素。
在监测期内部分降水异常偏多的区域对作物的生长极为不利,但是在半干旱的畜牧区,如西非萨赫勒的大部分地区,特别是毛里塔尼亚的降水量偏高33%,中亚与蒙古南部地区的降水偏高144%,中国的甘新区降水偏高97%,有利于区域草场的生长。中国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黄淮海地区的降水偏高约30%。南亚的大部分地区都遭遇了洪涝灾害的侵袭,如孟加拉国约1/3的国土面积被洪水所淹没。其他降水偏高的区域还包含北美中部地区(玉米带与大平原北部地区)和欧洲中北部地区(波兰降水偏高55%),导致该地区的天气异常凉爽,而光合有效辐射偏低。
最大的空间连续降水不足区域覆盖了整个地中海地区,与其临近的高加索及以东的地区,该区域覆盖包括远至印度北部的二十五个国家。 降水不足的时期对应的恰好是夏粮作物的初始播种期以及非灌溉秋粮作物生物量的最高峰期。该时期发生的干旱可能会延误冬季作物的播种与生长。 伊朗是农业受旱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其他降水缺乏的区域还包括东非地区,这里的干旱已经持续了两年之久,赤道东巴西和南美大陆的西部和南部,大洋洲部分地区,其中新西兰降水偏低46%,东亚地区,特别是朝鲜半岛,干旱已经持续了较长的时间。 东亚的几个较大的区域光合有效辐射不足,如中国(黄淮海,黄土地区和西南地区)以及东南亚的南洋群岛地区。
CropWatch监测得到2017年全球玉米、水稻与小麦总产量定为25.09亿吨,大豆3.26亿吨。 玉米占大宗谷物类产量的41%,2017年总产为102789.7万吨,同比增长2.5%,稻米占大宗谷物类产量的30%,2017年合计74544.8万吨,同比增长1.0%,小麦占大宗谷物类产量的29%,2017年合计为73558.7万吨,同比下跌0.5%。 而2016年,玉米占谷物总产40%,小麦占30%,玉米占比的上升表明全球谷物类产量中玉米产量不断上升的趋势,取而代之的是稻米和小麦产量的下降。
三大主要的谷物生产国中,中国产量达51958.4万吨,同比2016年下降-1.9%; 美国43591.8万吨,同比升0.1%; 印度为27567.6万吨,同比下降5.4%。 印度仍然是玉米产量较小的国家,2017年的产量为193.34万吨,但仍是全球第三大谷物生产国,几乎是第四名巴西与第五名印度尼西亚的总和。2017年巴西的产量为103498千吨,同比增长16.2%,印度尼西亚产量为8620.2万吨,同比下降1.6%。
南美两大粮油作物生产国,巴西与阿根廷2017年的玉米产量同比显著增加+ 16.5%和+ 19.3%。 南亚的巴基斯坦同比增加 8.3%,印度同比增加4.1%和越南同比增加6.7%。 总的来说,东亚和东南亚因恶劣天气的影响,产量表现欠佳,特别是主要生产国中国,孟加拉国,泰国,印度尼西亚和缅甸的产量分别下降了3.0%,5.1%,2.9%,1.3%和0.5% %。
小麦方面,澳大利亚同比大幅下滑22.1%,巴西和印度同比增长5.4%和8.6%。
就全球大豆产量而言,2017年美国的大豆产量同比略微下降0.3%,约3750万元,而巴西大豆产量同比增长5.4%,约4900万吨,受新的农业政策的影响,中国连续第三年实现大豆产量增长。
本期通报中的产量是上一期产量的进一步复核与订正,其主要包括玉米、中稻、晚稻与大豆。
总体而言,CropWatch估算得到2017年秋粮作物(包括玉米,单一稻米,晚稻,春小麦,大豆,杂粮和块茎类)的总产量设为4.03亿吨,较2016年大幅下降(-3%)。 全年粮食生产(包括粮食,豆类和豆类)产量5.623亿吨,比2016年减少1.0%,减少8.0百万吨。江西,山东,浙江省年均农作物总产量增幅超过4%。
2017年中国冬小麦与春小麦的总产同比增长0.3%,然而玉米产量同比下降1889万吨,同比减幅为5.2%,其中受玉米市场价格连续下降的影响,玉米的种植面积同比下降3.7%。甘肃与江苏是两个玉米总厂同比正常的省份,同比分别增长4%与1%。受玉米播种面积下降的影响,黑龙江、河南、内蒙古、吉林、辽宁、山西与四川的玉米产量同比均下降2%-3%。河南省受玉米种植面积大幅下降(转而种植花生)的影响,其产量同比大幅下降5.3%。,
与2016年相比,2017年中国水稻总产基本保持不变,但是晚稻的产量同比下降1%。因农业气象条件、管理措施的变化,2017年福建、四川、宁夏的水稻产量同比下降3%、3%与5%。与此同时,受益于种植面积与单产增长的影响,湖北、江苏与浙江的水稻产量同比增长,其中湖北、江西、浙江晚稻产量同比增长超过4%。
2017年中国大豆产量为1374.5万吨,同比2016年增长3.4%,这是中国大豆产量实现两连增。因不利农气条件的影响,2017年大豆单产同比下降下降1.3%,但是内蒙古和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的增长抵消了大豆单产下降的影响。因不利农气条件的影响,河南,山西,安徽,辽宁和吉林大豆产量同比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