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期全球农情遥感速报(CropWatch)监测期自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属于农业活动的相对寂静期。北半球温带地区的2016年秋收作物已收割完毕,2017年夏收作物播种也已完成并步入"冬眠期"。部分热带与赤道国家,如菲律宾、泰国、越南和巴西,第二季玉米与水稻种植将从1月正式陆续开始,然而,南半球秋收作物正处于生育的晚期阶段,正接近花期,如阿根廷、巴西与南非的玉米和大豆。
南半球作物产量
南半球冬小麦的收割已经完成,CropWatch监测的主要国家冬小麦产量如下,阿根廷1124.5万吨,同比增长5%;澳大利亚3206.6万吨,同比显著增长24.3%;巴西774.7万吨,同比增长10%。澳大利亚与阿根廷,主要粮食主产区的产量增幅不如对粮食出口贡献较小的次要粮食产区。对玉米而言,南半球主要玉米进出口国家的产量将在2017年5月通报报道。就当前作物生产形势而言,南半球最重要的国家巴西的形势一片大好,而阿根廷秋收作物受水涝的影响,生产形势不如巴西。南非,南半球第三大玉米生产国,2014年玉米产量为1500万吨,2015年因严重旱情大幅减产,而当前玉米长势较好,其中CropWatch监测表明该国的耕地种植比例(CALF)较5年同期水平偏高7%。玉米总产较低的澳大利亚,CALF较过去5年同期平均水平偏高40%,是CropWatch监测国家中CALF变化幅度最大的国家,具有作物长势指示意义的最佳植被状态指数(VCIx),受干旱的影响,普遍较低,综上,CropWatch预测该国玉米产量为平均水平。
全球农气指数概述
总体而言,CropWatch分析表明自2016年10月起,全球农气指数呈现较大的空间差异性。除已经提及的澳大利亚之外,本期通报中其他区域干湿的划分如下,W01-W04表示湿润,D01-D10表示干旱,其详情见图3.1
湿润区
W01,北美洲西北部地区、美国(CALF,+10%)与加拿大粮食主产区,上述地区的温度较同期平均水平偏高,同时2017年夏收作物长势较好。W02,南美洲北部与中南部,包括上文提及的阿根廷在内部分区域遭遇极端降水。与W01相比,欧盟中北部地区(W03)不仅湿润,而且十分寒冷,如波兰和乌克兰两国2017年1月遭遇不同寻常的降雪天气。该地作物长势好于平均水平,其中波兰的最佳植被状态指数(VCIx)为0.88,乌克兰的最佳植被状态指数为0.67,但与过去5年同期平均水平相比,该国的CALF显著偏低12%。W04,从西部里海,印度西北部向东延伸至东亚的广大地区,监测期内的降水较往年同期平均水平偏高,潜在累积生物量也同步增长。W05,亚洲中南半岛与南洋群岛,监测期内降水充沛,如柬埔寨降水偏高120%,局部地区遭遇热带风暴袭击,尽管该区域的耕地种植比例CALF相对稳定,有些区域甚至偏低,如柬埔寨偏低4%,泰国基本持平(0%),但是最佳植被状态指数(VCIx)较高,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达0.87,而泰国高达0.94,预计该地区的产量将好于平均水平。
干旱区
D01,从美国的东北部延伸至加勒比海与洪都拉斯地区。监测期内降水偏低21%,而温度偏高1℃。墨西哥,耕地种植比例偏高8%,最佳植被状态指数VCIx为0.88,该国作物长势向好。D02,南美南锥体西部地区,该区域是重要的牧区,受干旱与极端低温的影响,该地区的潜在累积生物量显著偏低28%。D03,该区域大致上与欧洲西部粮食主产区重合,监测期内降水偏低30%,温度偏低1.8℃,导致法国大部区域VCIx仅为0.73。在其他区域,考虑到作物正处于生育期的早期阶段,CropWatch预计该地区的作物生产形势为平均或者稍低于平均水平。
D04,地中海东部地区,该地区降水偏低39%。该区域主要的农业生产国土耳其的CALF显著偏低20%,VCIx仅为0.55。埃及是该地区人口最多的国家与主要的粮食进口国,冬季作物的前景不如往年同期平均水平。
D05,非洲东部地区,受干旱的影响,潜在累积生物量偏低39%,对部分国家而言,2016年遭遇连续干旱。在埃塞俄比亚,尽管降水偏低26%,但是CALF较5年同期平均水平偏高6%,VCIx更是高达0.90.
D06到D09地区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部地区。俄罗斯西部地区,降水偏低21%,温度偏低2℃,但是考虑到该国耕地种植比例较过去5年显著偏高16%,因此,CropWatch对该国作物生产形势的展望维持看好级别。D07,西伯利亚南部向东延伸至日本的地区,属于全球小麦粮食生产区,降水偏低28%,温度偏低1.2℃。D08,包含中国云南至江西地区,降水偏低28%。D09,印度东部与南部地区,需要密切关注,在上期通报中遭遇严重洪涝后,本监测期内遭遇干旱。与此相反,印度西北部与中北部地区灌溉区,监测期内的降水较多年平均水平偏高。综上,考虑到CALF没有发生大的波动,该地区作物生产形势看平。D10,包含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全国尺度的降水偏低52%。
中国
监测期内中国的作物长势不如前几个监测期,温度偏高0.7℃,降水偏高12%,而光合有效辐射偏低12%。
通常而言,因冬天温度极低,东北与内蒙古区在监测期内没有作物生长。冬小麦种植区的冬麦正处于冬眠期,因此,监测期内的雨雪最终将有利于越冬期后作物的生长,尤其是在黄土高原和中国西南地区,这两个地区的作物生产形势看好。需要密切关注的是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CALF偏低6%与8%,此外,中国西南地区的重庆、贵州、湖北、湖南,特别是四川的不利条件也需要密切关注。在华南地区,广东中部的作物生产形势也需要密切关注,因为监测期内,该地区的VCIx低于0.5.
全国耕地种植比例与去年相比总体稳定,略有下降,CropWatch预测来年的冬小麦产量仍将达到平均水平。
本期通报也包括国内大宗作物价格,其中水稻可能增加,而玉米、小麦价格可能减少,而大豆将维持大幅度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