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是31个国家的主要概况,这31个国家占了世界粮食产量和出口的80%,是本通报的主要监测对象。统计数据主要来自FAOSTAT2011年陆地面积和2013年的人口数据(6)
非洲
概况:本区域的四个主要国家也都是该区域人口总数前五的国家。玉米是这四个国家的主要谷类作物,在埃及玉米的种植仅次于小麦。小麦的种植在南非和埃塞俄比亚也占了很大的比重,埃塞俄比亚画眉草是一种埃塞俄比亚特有的作物,也是仅次于玉米第二大受欢迎的作物。这四个国家均不是大豆主产国,另外水稻占了埃及作物种植的一小部分。
埃及
陆地面积: 99.5万平方公里(3% 耕地) 人口: 8500万 (26% 农业人口)
在非洲,南非一直是玉米的主产国。尽管播种面积在不断减少,由于平均单产的大幅提高,总产量仍在不断提高(2000年到现在单产增长近了一倍,但是单产的大幅波动对产量也产生了影响)。玉米作为夏季作物,在南非的雨季种植(11月-次年5月),南非最南部的西开普省大部分地区种植小麦(冬季作物,生长季5-11月)。小麦对南非的农民不再有吸引力,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小麦种植面积的不断下降,小麦的进口不断增长,目前小麦和大豆的面积保持在70万公顷。不断减少的小麦产量和迫切的不断被推迟的土地改革是目前南非农业面临的一大难题。
亚洲-东亚
概况:中国横跨35个纬度和60个经度,因此,它涵盖了从中亚大陆到太平洋,从寒带到温带再到热带范围内的气象、生态和农业状况。因此,在东亚,中国有它自己的类型,紧邻的日本、韩国、朝鲜、蒙古,这四个国家不包括在监测国家中,原因是生产和出口量均在80%以外。
中国
陆地面积: 960万平方公里 (12% 耕地) 人口: 13.91亿 (59% 农业人口)
由于中国有将近14亿人口,是世界上生产小麦和水稻最多的国家,也是大豆和玉米的主要生产国。但是就出口而言,中国可以被忽略,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育了世界22%的人口(75)。实际上,中国许多区域由于太冷或是太干旱而不利于农业生产,农业区集中在东部地区。由于处于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作物产量也在变化,例如,在2007年,玉米和大豆遭受了干旱,同时冬小麦由于天气太冷单产下降,2003年作物减产的主要因素是农用地被工业用地所占,玉米产量的增加主要由于面积的增加。大豆产量呈现下降的趋势,这是由于玉米对农民来说更有吸引力,因此许多原来种植大豆的土地现在改种玉米。
亚洲-南亚
概况:南亚,亚洲大陆的最南端,位于北纬0-37度,东经60-100度之间。这个区域包括了7个国家:尼泊尔和不丹是内陆国家,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是沿海国家;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是岛国。从地形上看,这个地域主要被印度平原占据。这个区域是世界上20%的人口的家园。南亚同时也是排在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之后的世界第二贫困区。根据世界银行统计,70%的南亚人和75%的南亚贫困人口生活在乡村,并且以农业为生。(76) (74)
孟加拉国
陆地面积: 13万平方公里 (59% 耕地 ) 人口: 15400万 (43% 农业人口)
孟加拉国,位于肥沃的孟加拉三角洲,是世界上人口第八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国家之一。它北面、西面以及东面紧邻印度,东南部与缅甸接壤,南部是孟加拉湾(77)。孟加拉国主要的作物有土豆、水稻、高粱和小麦。孟加拉国最重要的作物是水稻,它的水稻产量占世界水稻总产量的7%(74)。
印度
陆地面积: 297.3万平方公里 (53% 耕地) 人口: 1,27500万 (47% 农业人口)
印度面积世界第七,人口世界第二;印度64%的耕地受印度洋季风的影响(78),主要作物有水稻、玉米、高粱、小米、落花生、大豆、小麦和油菜(79)。印度是世界上小麦和水稻的第二大生产国,小麦和水稻在世界上是排在玉米之后的主要作物。印度生产了全球22%的水稻、12%的小麦、2%的玉米和5%的大豆(74)。
尼泊尔
陆地面积: 14.3万平方公里 (34% 耕地) 人口: 3100万 (93% 农业人口)
尼泊尔位于南亚的最北部,陆地面积位于世界第93位,人口排在第41位 (78)。尼泊尔主要的粮食作物包括玉米、水稻以及小麦。尽管水稻是本国的主要作物,但其水稻产量相比于世界水稻总产量仍然很小。
斯里兰卡
陆地面积: 6.3万平方公里 (19% 耕地 ) 人口: 2100万 (42% 农业人口)
和本地区其他国家一样,斯里兰卡最主要的农作物是水稻。第二大作物是玉米,但其产量只占到了水稻产量的一小部分(玉米/水稻产量比值约为0.2)。尽管该国并未种植小麦,小麦是第二大消费作物(水稻/小麦消费量比值为3),导致该国高度依赖小麦进口(小麦净进口量约100万吨(2)。尽管过去十年斯里兰卡的作物单产不断增加,但是从其拖拉机数量或者作物灌溉面积上来看,其农业仍然没有太大发展。
亚洲-东南亚
概述:东南亚国家可以分为大陆国家和岛国,尽管严格意义上讲,这个区域不存在大陆气候条件。东南亚区域接近海洋,有明显的海洋性气候特征,年度和日均热辐射较低,季风降水充足,这些特征尤其在赤道附近的国家尤为明显。此外,海拔也是对该区域气候造成影响的主要因子。
柬埔寨
陆地面积: 17.7万平方公里 (23% 耕地 ) 人口: 1500万 (65% 农业人口)
柬埔寨气候主要为季风气候,每年主要包含两个作物生长季:五月中旬到十月上旬;十一月上旬至次年五月中旬。水稻是柬埔寨最主要的农作物,水稻种植面积约占总耕地面积的85%。湄公河流域和洞里萨湖流域是该国最主要的水稻种植区。水稻的年种植季一般为2-3季/年,季风季节水稻产量大约占水稻总产的80%,只有20%的水稻产量来自于干旱季节的灌溉农业。
印度尼西亚
陆地面积:181.2万平方公里 (13% 耕地 ) 人口: 24700万 (35% 农业人口)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由17,508个岛屿组成。是典型的热带气候,每年有干旱、雨季两季,大部分降水处于雨季,全年温度高,湿度大。棕榈油是印度尼西亚最主要的出口农产品之一。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第三大大米生产和消费国。水稻种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约为30%。
老挝
陆地面积: 23.1万平方公里 (6% 耕地 ) 人口: 600万 (75% 农业人口)
老挝是本地区唯一一个内陆国家,只有6%的土地可以种植作物。在这里一年分为两季:雨季(5月-11月)和旱季(12月-4月)。老挝因为其多种水稻的种植而闻名,其中有世界上最大的水稻。大概80%的耕地被用来种植水稻。黏米稻是种植最多的水稻。大部分的水稻种植主要靠雨水补给(低地水稻)。老挝的第二大作物是玉米,占到水稻的四分之一。咖啡是唯一的出口作物。
马来西亚
陆地面积: 32.9万平方公里 (5% 耕地) 人口: 2900万 (12% 农业人口)
马来西亚位于赤道附近,被中国南海分为东马来西亚和西马来西亚两个部分。这里气候终年炎热潮湿,所以马来西亚也是重要的热带作物(橡胶,棕榈油,可可)生产国。马来西亚是世界上仅此于印度尼西亚的第二大棕榈油生产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种植在小农田里,水稻种植区85%是沼泽地。
缅甸
陆地面积: 65.3万平方公里 (17% 耕地 ) 人口: 4900万 ( 66% 农业人口)
缅甸作为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陆地桥梁,有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以及矿产资源。水稻是缅甸最主要的农产品,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60%。伊洛瓦底省、勃固省、仰光和孟邦三角洲是缅甸最主要的水稻种植区。缅甸主要的水稻种植类型包含:雨养低地水稻,淹没深水水稻,灌溉低地水稻和雨养高地水稻。
菲律宾
陆地面积: 29.8万平方公里 (18% 耕地 ) 人口: 9800万 (32% 农业人口)
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国之一,主要被分成吕宋岛、米沙鄢群岛和棉兰老岛三个区域。菲律宾气候具有典型的炎热、潮湿的热带气候特征,椰子、水稻、玉米和甘蔗是最该国主要的农作物,糖是菲律宾最重要的出口农作物。菲律宾中部、中北部的吕宋岛、中南部的棉兰老岛、西部的内格罗岛 和中东部的班乃岛是该国的水稻主产区,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国耕地比重约为四分之一。
泰国
陆地面积: 51.1万平方公里 (31% 耕地 ) 人口: 7000万 (39% 农业人口)
泰国是典型的高温高湿的热带季风气候。湄公河和昭披耶河是农业用水的主要来源。水稻是泰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中部平原被誉为国家的米仓。泰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越南
陆地面积: 31万平方公里 ( 21% 耕地 ) 人口: 9100万 (62% 农业人口)
越南是一个疆域狭长且呈S形的热带国家,国土范围内既有广泛的低地,也有森林生长茂密的山区。其北部具有典型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湿度在84%左右,而南方地区主要是热带草原气候。越南境内有两个较大的河口三角洲,分别为北部的红河三角洲以及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越南的主要农产品包括水稻、咖啡、茶叶和橡胶,其中水稻是最重要的农作物,种植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82%。
亚洲 – 西部及中部
概况:中西亚包括25个国家,75%是干旱地区,只有4%的森林覆盖率,是世界上最小的森林覆盖地区(80)。
土耳其
陆地面积:77万平方公里(27% 耕地) 人口:7500万(18% 农业人口)
土耳其位于欧洲东南部和亚洲西南部的黑海沿岸,是横跨两大陆的国家(81)。国家耕地面积(大约四分之一为灌溉)占总面积的27%。主要作物包括烟草、棉花、谷类、干果和水果,主要的谷类有小麦、大麦和玉米。土耳其是全球最大的小麦和大麦生产国之一,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近12年来,小麦种植面积和单产均显著增加。
伊朗
陆地面积:16.29万平方公里(11% 耕地) 人口:7600万(20% 农业人口)
伊朗紧邻中东阿曼海湾,波斯湾和里海(82)。大部分陆地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耕地面积为国家总陆地面积的11%。主要作物包括谷类、马铃薯、棉花、甘蔗、茶叶和烟草,主要谷类作物为小麦、水稻和大麦。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在近12年来,水稻面积显著减少。
巴基斯坦
陆地面积:77.1万平方公里(27% 耕地) 人口:1.83亿(41% 农业人口)
巴基斯坦是一个人口众多、民族和语言多样化的国家,41%的人口从事农业。包括小麦、棉花、水稻和甘蔗为主要的农作物,大量的小麦、特别是水稻用于出口。在过去12年,小麦和水稻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量均呈增加趋势(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
哈萨克斯坦
陆地面积:270万平方公里(9% 耕地) 人口:1700万(15% 农业人口)
哈萨克斯坦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国家经济重要支持。主要谷类作物是小麦,种植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6%。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在近12年来,小麦单产和产量,特别是种植面积有所增加。
乌兹别克斯坦
陆地面积:42.5万平方公里(10% 耕地) 人口:2800万(20% 农业人口)
乌兹别克斯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和黄金,经济前景看好。主要作物为小麦和棉花,也是全球最大的生产国之一。可是,农业成功的故事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一直影响着咸海。小麦主要种植于东部,占该区域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83)。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在过去12年,小麦单产和产量均有显著增加。
欧洲
概况:本通报中欧洲地区包括英国、法国、德国、波兰、罗马尼亚、乌克兰、白俄罗斯以及俄罗斯。这8个国家中,五个(德国、法国、英国、波兰和罗马尼亚)已加入欧盟,遵循共同的农业政策与规则。小麦是欧洲的主要种植作物,其次为玉米和水稻,大豆仅占很小份额。
白俄罗斯
陆地面积: 20.3万平方公里 (27% 耕地) 人口: 9百万 (8% 农业人口)
在白俄罗斯,甜菜、土豆、小麦、大麦和玉米是生产最多的五种作物。根据FAO2001至2010年统计数据,小麦和玉米的面积,单产和总产都呈现显著增长趋势。但由于国内畜牧业的发展以及对饲料需求的增加,该国谷物出口占谷物生产的比例小于1% (84)。2013年白俄罗斯计划增加饲料作物的种植份额,以期在饲料生产上达到自给自足(85)。
法国
陆地面积: 54.8万平方公里 (34% 耕地) 人口: 6400万 (2% 农业人口)
法国是欧盟第三大经济体,也是世界第五大小麦生产国,在世界小麦和玉米出口中分别名列第二和第四位。小麦、甜菜、玉米、大麦和葡萄是该国五大主产作物。根据FAO统计数据,2001到2012年间,大豆面积和产量显著降低,小麦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有显著上升。
德国
陆地面积: 34.9万平方公里 (34% 耕地) 人口: 8200万 (1% 农业人口)
德国是欧洲最大经济体以及第二人口大国(第一为俄罗斯)。在20世纪50年代,德国的农业人口急剧下降,但是凭借高效的生产方法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德国作物产量增长。甜菜、小麦、大麦、土豆和油菜是该国五大主产作物。根据FAO统计数据,小麦和玉米的种植面积在2001到2012年间呈显著上升趋势。
波兰
陆地面积: 30.4万平方公里 (36% 耕地) 人口: 3800万 (14% 农业人口)
波兰为温带气候,有温暖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也是欧洲最干旱的(大陆)国家之一。受土壤和气候条件影响,混合型农业在波兰较为流行。土豆、甜菜、小麦、黑麦以及综合谷类是该国五大农产品,其中小麦主要种植区为该国南部土壤较为肥沃地区。2001到2010年间小麦和玉米的产量没有显著变化。夏季作物偶尔受干旱影响,如2006年的干旱造成了小麦和玉米的减产。
罗马尼亚
陆地面积: 23万平方公里 (39% 耕地) 人口: 2100万 (7% 农业人口)
玉米、小麦、土豆、甜菜和大麦是罗马尼亚五大主要作物。该国农业面临的一个较大问题是缺少资金投入,造成了该国相比其他欧洲国家机械化生产较为落后。罗马尼亚64%农场生产的农产品主要用于本国消费(86)。根据FAO2001到2012年统计数据,罗马尼亚的玉米面积显著减小,而水稻面积、单产和产量呈显著增长趋势。
英国
陆地面积: 24.2万平方公里 (25% 耕地) 人口: 63百万 (1% 农业人口)
英国寒冷的温带气候对部分作物而言较难达到成熟(如玉米),但是其夏季温度可以满足小麦生长需求。因此,小麦是英国的主产作物,其次为甜菜、土豆、大麦和油菜。由于气候原因,秋季播种的作物产量高于春季播种的作物。农业人口老龄化问题在英国较为严重。根据FAO统计数据,2001至2012年间,英国小麦的面积、单产和产量都未呈现显著的变化趋势。
乌克兰
陆地面积:: 57.9万平方公里 (56% 耕地) 人口: 4500万 (10% 农业人口)
乌克兰是世界第五玉米生产国和世界第六玉米出口国。甜菜、土豆、小麦、大麦和玉米是该国五大主要作物。根据FAO2001至2012年统计数据,除小麦以外,玉米、水稻和大豆的面积、单产和总产都呈现了显著增长趋势。由于2002年冬季极其寒冷,长时间的冰雪覆盖使大量作物窒息,导致2003年小麦产量大幅下降 (87) (88)。
俄罗斯
陆地面积: 1637.7万平方公里 (7% 耕地) 人口: 14300万 (7% 农业人口)
俄罗斯是世界上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三大小麦生产国。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农业出现严重衰退,由于它正经历着集中农业经济向市场导向经济的转型(89)。该国产量最多的五中作物为小麦、土豆、甜菜、大麦和燕麦。根据FAO统计数据,2001到2012年间,除小麦以外,玉米、大豆和水稻的面积、单产和总产都呈现显著上升趋势。
北美
概况:北美农业的发展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北美中部地区分布着广袤的平原,其气候适宜、水资源充足,土壤肥沃。此外,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条件为区域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优势的北美地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为重要的粮食生产与出口基地。
美国
陆地面积: 914.7万平方公里 (18% 耕地 ) 人口: 31800万 (2% 农业人口)
过去12年, 由于粮食单产的迅猛增长,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与出口国。趋势分析表明,大豆收获面积呈现显著的减少趋势,但是美国世界头号大豆生产国的地位无可撼动。美国也是世界上第三大小麦生产国。历年的粮食出口对美国贸易盈余贡献巨大。
加拿大
陆地面积: 909.4万平方公里 (5% 耕地 ) 人口: 3500万 (2% 农业人口)
由于地处高纬、气候严寒,加拿大耕地面积仅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5%。但是,由于加拿大人口稀少,科技发达,使得其成为北美地区另一个重要的粮食出口大国。在过去的12年中,由于粮食作物单产的不断提高,其玉米、小麦与大豆都呈现显著的增加趋势。现在,加拿大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小麦出口国。与美国相似,粮食出口为该国贸易盈余做出了很大贡献。
墨西哥
陆地面积: 194.4万平方公里 (13% 耕地 ) 人口: 11700万 (16% 农业人口)
墨西哥是一个多山的国家,耕地面积仅占陆地面积的13%。墨西哥人口众多,小麦是其主要的粮食作物。作为世界上一个重要的玉米生产国,在过去的12年中,墨西哥的玉米的单产有显著的增长,但是由于收获面积显著降低,该国的玉米产量并没有显示显著增长的趋势。与此同时,水稻也显示出与玉米相同的变化趋势。墨西哥本国的粮食生产并不能满足国内需求,每年都需要从美国与加拿大进口大量的玉米与小麦,是世界上第三大玉米进口国。
大洋洲
概况: 大洋洲坐落在南太平洋上,地处亚热带区域。大洋洲包括14个国家,其中澳大利亚陆地面积最大。大洋洲大部分地区为半干旱气候,地广人稀,正因为如此,也造就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如此发达的畜牧业。澳大利亚的羊毛出口量世界第一,而新西兰的羊肉出口量居世界第一。
澳大利亚
陆地面积: 768.2万平方公里 (6% 耕地) 人口: 2300万 (4% 农业人口)
澳大利亚是重要的小麦生产国与出口国之一。小麦和大麦是澳大利亚最主要的农作物,玉米、大豆以及水稻的种植面积非常有限。目前澳大利亚70%可利用水资源均投入到农业生产中,但即便如此,水资源短缺仍然是限制澳大利亚农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澳大利亚一直在发展有效的节水灌溉措施,以期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过去二十年间,澳大利亚的小麦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而玉米、大豆以及水稻的种植面积逐渐减少或保持不变。同时通过合理利用灌溉措施,澳大利亚的棉花产量也是很可观的。
南美洲
概况: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乌拉圭以及巴拉圭四个主要农业国的大豆、玉米等作物的种植面积近20年来迅速扩大,由此引发了一些生态问题,包括草场向耕地转换以及森林退化问题。不同国家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各不相同。
阿根廷
陆地面积: 273.7万平方公里 (14% 耕地) 人口: 4100万 (7% 农业人口)
阿根廷近年来大豆、玉米的出口量稳居世界前列,其中玉米出口量全球第二,大豆出口量全球第三。全球超过三分之二的国家进口阿根廷玉米,约四分之一的国家进口阿根廷大豆。相反,阿根廷的水稻产量很低,甚至都不能满足本国的需求。自20世界70年代开始,阿根廷的大豆种植面积增长迅速,远超过其他作物面积的增长速度。因此在过去40多年内,有大量的草场和森林被耕地所取代。1991年,阿根廷开始实行改革,降低了农产品的出口税费以及进口关税。农业生产的投入开始逐渐增加,包括杀虫剂、肥料以及农业机械化的使用(118)。农场主嗅到了大豆种植业的利润,进一步扩种了大豆,受种植收益较低影响,小麦种植面积缩减,玉米面积基本保持稳定。
巴西
陆地面积: 845.9万平方公里 (9% 耕地) 人口: 20000万 (10% 农业人口)
巴西的农业在巴西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广泛分布的大量耕地约占陆地面积的10%。巴西的大豆、玉米、甘蔗、咖啡等农产品的产量及出口量均在世界前列。由于疆域辽阔,巴西境内的农业生产模式差异较大。巴西中部区域产出了全国大部分的粮食与油料作物。其玉米、水稻、大豆和小麦产量在过去12年间不断增加,其中水稻主要得益于种植面积的增加,而玉米、大豆和小麦的种植面积与单产均呈增加趋势。自20世界70年代开始,巴西的大豆种植面积增长迅速,目前巴西的大豆与35年前相比增加了30倍(118)。与之相对应的,从90年代开始,大豆的出口量开始飞速增长,为巴西创造了可观的GDP增长。
巴拉圭
陆地面积:39.7万平方公里 (10% 耕地 ) 人口: 700万 ( 29 % 农业人口)
巴拉圭的农业可以说是本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据FAO的统计结果 (6)显示,巴拉圭的农业收入占GDP的20%。近40年,巴拉圭的大豆种植面积和出口量逐年增加,20世纪80年代大豆面积首次超过棉花成为国内种植面积最广的作物。玉米、大豆、小麦等作物的产量也在逐年增加,其中种植面积的增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巴拉圭的作物单产年际间波动较大,主要原因是巴拉圭以雨养农业为主,单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但是近年来巴拉圭国内的营养不良人口的比率较5年前有所增加,是南美洲唯一一个粮食安全问题在恶化的国家。目前巴拉圭鼓励大农场主在其广阔的农田上肆意种大豆,而个体农民没有足够的土地种植满足自己需求的作物,这可能是造成粮食安全问题恶化的根本原因(119)。
乌拉圭
陆地面积: 17.5万平方公里 (10% 耕地 ) 人口: 300万 ( 10% 农业人口)
乌拉圭与南美洲其他农业国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国内几乎没有山地。因此,全国大部分地区理论上都可以作为耕地使用,然而目前仅有10%的土地用于种植作物。大量的平原地带被草场覆盖,用于畜牧业发展。从20世界50年代到90年代期间,玉米和小麦的种植面积呈现下降趋势,而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增加。直到2000年前后,水稻仍然是乌拉圭出口量最高的农作物。乌拉圭的大豆种植业发展较晚,2000年之后种植面积才逐渐增加,与南美洲其他农业国相比,大豆产业的发展滞后约20年。2003年之后,乌拉圭经济逐渐复苏,大豆种植面积、产量以及相应的出口量才逐渐从众多农作物中凸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