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roject
  • 首页
  • 关于
  • 快报
  • 通报
  • 方法
  • 出版物
  • 联系我们
  • 中文
    • 中文
    • English
    • Português
  • 登录

概述 中 国
作者:


5.1 2013年中国粮食作物产量

2013年中国作物产量变化基本与全球水平保持一致。201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为56,431.6万吨(合11,286.3亿斤),比去年粮食产量增加444.2万吨(合88.8亿斤),增产幅度为0.79%。其中:夏粮产量为12,186.7万吨,减产约1.77%;秋粮产量为40,668.1万吨,增产约1.66%。2013年中国玉米总产量19,417.8万吨,比去增产约3.11%,水稻产量20,014.5万吨,比去增产约0.61%,大豆产量1,324.5万吨,比去减产约6.82%,小麦产量11,817.8万吨,比去减产约1.34%(见表5.1)。

2013年中国单一作物分省产量占全国该作物总产比例最高的是黑龙江省的大豆,其大豆产量占全国大豆总产的35%,安徽和内蒙的大豆总产占全国大豆总产的比例次之,分别为8%和6%。黑龙江、吉林和山东3省作为玉米主产区,玉米产量占全国总产的比例分别为13%,12%和10%。2013年中国水稻产量较其他作物产量分布较为均衡,湖南,黑龙江、江西,安徽和江苏5省的水稻产量占全国总产的比例较高,分别占全国水稻总产的13%,10%,9%,8%和8%。河南,山东和安徽作为中国小麦主产区,3省小麦产量占全国小麦总产的比例分别为26%,22%,19%和9%,所占比重合计高达50%。

与2012年相比,受2012年底和2013年初东北地区低温天气的影响,黑龙江省的小麦产量变幅最大,降幅高达35.6%。除天气原因导致的单产下降之外,年初的低温也使得黑龙江省种植结构发生变化,春小麦和大豆种植面积减少,导致该省大豆总产量较2012年下降5.2%,玉米种植面积增加使黑龙江省今年玉米总产增加5.5%。宁夏和安徽水稻产量较2012年变化最大,变幅分别为-2.4%和3.6%。

总体来看,2013年各省份作物单产与去年相比变化幅度很小,大部分省分单产变幅处于-2%至3%之间(仅河北和山东的玉米单产增幅超过3%,福建早稻单产减幅超过3%)(见附件E,表E.3)。

与单产变化相比,2013年作物种植面积的变幅更加明显。玉米的种植面积较2012年变化幅度为-16.6%至9.9%(其中宁夏玉米缩减16.6%,山西玉米面积增加9.9%);大豆种植面积变幅为-10.8% 至10.8%(其中黑龙江大豆面积缩减10.8%,山西大豆增加10.8%)。小麦种植面积减少最大的省份仍然为黑龙江省,受异常天气影响,黑龙江省小麦种植面积大幅下降34%,陕西小麦种植面积降幅次之,下降6.8%。江苏省是小麦面积增加幅度最大的省份,小麦种植面积较2012年增加1.7%。大部分省份水稻的种植面积变幅为-4%至4%。与较大的种植面积变幅相比,作物单产的年际变化较小,主要原因是中国大部分耕地为灌溉耕地。

表5.1 2013年中国分省作物产量及相对2012年的变幅(单位,千吨)

玉米 水稻  大豆 小麦
2013 Δ% 2013 Δ% 2013 Δ% 2013 Δ%
河北 16635 6.2 174 3.7 10245 -1.6
山西 9786 11.7 193 10.9 1970 -4.8
内蒙古 15172 4.7 845 -4.2 1904 2.5
辽宁 13270 0.3 4695 0.5 520 -3.5
吉林 23947 4 5066 1.4 649 -3.9
黑龙江 25481 2.5 20044 1.7 4625 -10.9 482 -35.6
江苏 2170 0.5 16715 0.1 797 1.2 9052 0.4
浙江 2815 3.2
安徽 3799 -3.9 16746 3.6 1096 -4.1 11050 -2.3
福建 2822 0.5
江西 17221 -2.3
山东 18587 5.5 697 -4.6 22242 0.7
河南 16697 -1.2 4102 1.8 776 -9.6 25486 -0.7
湖北 15871 -1 4410 -2.8
湖南 25547 -1.7
广东 11106 -1.7
广西 10953 1.2
重庆 2037 -1.5 4866 1.4 1137 -2.1
四川 7060 1.4 14581 1.6 4567 1.6
贵州 4722 -2.6 5126 -1.1
云南 5890 0.1 5074 -1.7
陕西 3998 2.3 1052 2.4 3890 -8.3
甘肃 4942 0.7 2744 -0.6
宁夏 1687 -14.9 462 -2.4 741 -6.7
小计 175879 2.7 184865 0.2 10372 -7 99919 -1.2
其他 18299 7.1 15280 6.6 2873 -6.3 18256 -2
全国 194178 3.1 200145 0.6 13245 -6.8 118175 -1.3

5.2 中国复种指数和种植结构

2013年中国耕地复种指数为168,与去年的遥感估算结果相比,小幅下降0.3%。监测各省复种指数均超过100,超过半数省份复种指数大于192。复种指数最大的前三个省份为广西省、浙江省和江西省,复种指数分别为235、234和226。其他复种水平较高的省份复种指数基本比前三个省份的复种指数低20%。总体上,复种指数增加和降低的省份数量基本相当,降幅最大是广东省,复种指数下降3.5%,复种指数增幅最大的是浙江省,复种指数增加3.5%。复种指数及其变幅的均值和中值间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表明复种指数在不同省份之间存在负偏差分布。复种指数上升幅度较大的省份主要包括浙江、陕西、贵州、山东、河南等省,复种指数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积极落实各种粮食补贴政策,同时提高粮食的最低收购价,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甘肃、广东、河北、黑龙江、湖北、湖南、吉林、辽宁、内蒙、山西和四川等地复种指数有不同程度下降,其原因主要包括:一,未种植耕地面积增加,导致耕地复种程度下降;二,河北等地由于冬小麦收益较低,扩种了棉花和其他经济作物,夏粮面积减少,湖南,四川等地由于一季稻面积增加,复种指数有所下降。

2013年未种植耕地比例为0.85%。在所有省份中,宁夏的未种植耕地比例最高,未种植耕地占耕地比重为3.8%,但与2012年相比,安徽和宁夏的未种植耕地比例变化明显,变幅分别为-5.8%和25%。潜在生物量比率的中值(0.897)和均值(0.879)差异较复种指数和未种植耕地比例中值与均值的差异明显偏小。

如前面第三章提到的,复种指数、未种植耕地比例以及潜在生物量比率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复种指数及变幅与未种植耕地比例及变幅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复种指数较高的广西省,浙江省和江西省,未种植耕地比例明显较低。这些存在的相关性,与科技的投入、政府政策的导向等有直接关系。

表 5.2 2013年中国分省区复种指数、未种植耕地比例和潜在生物量比率表(%)

复种指数 未种植耕地比例 潜在生物量比率
2013 Δ% 2013 (%) Δ% 2013 Δ%
安徽 206 0.8 1.39 122 0.855 -5.8
重庆 193 0.7 0.08 -65 0.888 -2.8
福建 217 0.8 0.6 7 0.897 -0.3
甘肃 107 -1.5 1.6 -62 0.918 11.6
广东 214 -3.5 0.59 -1 0.87 -1.6
广西 235 0.5 0.09 109 0.912 0.2
贵州 206 1.4 0.03 216 0.897 -2.2
河北 154 -1.9 0.94 -16 0.885 -1
黑龙江 100 -0.6 1.39 115 0.935 -0.6
河南 196 0.7 0.57 266 0.865 -4.4
湖北 195 -2.8 0.63 122 0.872 -4.1
湖南 209 -0.5 0.4 152 0.877 -3.3
内蒙古 201 0.3 1.73 38 0.846 -4.1
江苏 226 0.1 1.31 92 0.878 -2
江西 100 -1.6 0.67 41 0.935 1
吉林 100 -0.4 0.35 7 0.929 1.6
辽宁 100 -2 1.66 -77 0.919 8.7
宁夏 100 0 3.84 -70 0.898 25
陕西 133 1.6 0.39 -9 0.911 2
山东 182 1.1 0.65 -21 0.863 -1.6
山西 134 -1.9 0.48 -47 0.923 5.7
四川 186 -1.9 0.37 -70 0.908 0.3
云南 191 0.8 0.25 116 0.912 0.5
浙江 234 3.5 0.64 44 0.876 -2.1
加权平均 168 -0.3 0.85 65 0.892 -0.8

农作物种植结构,是指不同农作物占已耕种耕地的面积比例。2013年中国各省玉米、水稻、大豆和小麦的种植结构见表5.3。表中显示,2013年中国夏季作物占耕地比例分别为:玉米59%,水稻19%,大豆6%。贵州、河北、河南、内蒙古、吉林、辽宁、宁夏、陕西和山西的玉米种植面积占耕地比例高于70%。农作物种植结构特征明显,所有省份的玉米种植比例或者占主导地位,或者几乎没有种植,不存在玉米种植和其他作物种植占耕地比重较为均衡的情况。

水稻的种植比例占该省区耕地面积40%以上的省份包括江苏、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和四川。大豆在全国范围属于次要作物,仅在安徽省,大豆的种植比例较高,达到30%,贵州、黑龙江和河南的大豆种植比例也较高,大豆种植面积占该省区耕地面积的比例基本保持在10%-15%之间。河南和山东是小麦种植比例占该省区耕地面积比例最大的省份,春小麦主要分布在甘肃、黑龙江、内蒙古和宁夏等地。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和山东五省的小麦产量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比重较大。

表5.3 中国2013年作物种植结构

玉米 水稻 大豆 小麦**
安徽 28.86 26.76 24.17 39.21
重庆 52.69 26.49 3.46 19.83
福建*
甘肃 50.57 0.09 0.49 25.27
广东*
广西 6.29 45.88 0.08
贵州 82.12 2.36 15.49
河北 76.58 0.02 0.34 36.79
黑龙江 60.68 21.69 15.03 1.32
河南 74.27 0.01 11.42 68.8
湖北 21.81 38.31 1.03 16.36
湖南 9.37 71.61 0.29
内蒙古 77.49 0.05 0.29 5.1
江苏 3.87 50.7 5.94 40.71
江西*
吉林 79.09 14.03 1.65
辽宁 80.85 7.56 0.42
宁夏 72.3 13.98 0 20.03
陕西 71.54 7.65 0.37 18.57
山东 54.58 0 0.18 57.8
山西 75.5 0 1.08 15.74
四川 28.89 44.68 3.63 28.46
云南 47.22 12.78 1.97
浙江*
加权平均 52 19 6

注:表中玉米、水稻和大豆部分的数据采取时间是七月初到十月初,这三类作物分别占该区域耕地面积的种植百分比(%);小麦的种植比例是2013年五月中旬的遥感监测值。各省玉米、水稻和大豆的种植百分比之和与100之间的差值表示其他夏季作物的种植比例。*福建、广东、江西和浙江由于水稻种植占主导地位,因此没有开展作物种植结构采样。**小麦包括冬小麦和春小麦。

5.3 分省作物长势

图5.1至5.6是中国六大地区(华北、东北、西北、西南、中南以及华东)的作物长势信息。与之前第三章一样,图片包含的信息如下:(a)NDVI背景值,包括玉米、水稻、大豆和小麦种植区,以及灌溉超过50%的地区;(b)和近5年平均值比较的实时作物长势图(c)作物长势过程线:当前年份NDVI与前一年及近五年平均值的比较图;(d)该地区最近或当前生长季的NDVI空间聚类图;(e)NDVI聚类类别过程线。其他分省作物单产和种植面积信息,见附件E。

菜单

  • 摘要
    • 摘要
  • 全球农业生态区
    • 全球农业生态区
  • 农 业 主 产 区
    • 概述
    • 北美主产区
    • 南美主产区
    • 南亚与东南亚主产区
    • 欧洲中部与俄罗斯西部
  • 遥 感 监 测 国 的 作 物 长 势
    • 蒙古
    • 匈牙利
    • 莫桑比克
    • 斯里兰卡
    • 赞比亚
    • 安哥拉
    • 肯尼亚
    • 白俄罗斯
    • 阿富汗
    • 概述
    • 国家分析
    • 阿根廷
    • 澳大利亚
    • 孟加拉国
    • 巴西
    • 加拿大
    • 德国
    • 埃及
    • 埃塞俄比亚
    • 法国
    • 英国
    • 印度尼西亚
    • 印度
    • 伊朗
    • 哈萨克斯坦
    • 柬埔寨
    • 墨西哥
    • 缅甸
    • 尼日利亚
    • 巴基斯坦
    • 菲律宾
    • 波兰
    • 罗马尼亚
    • 俄罗斯
    • 泰国
    • 土耳其
    • 乌克兰
    • 美国
    • 乌兹别克斯坦
    • 越南
    • 南非
  • 中 国
    • 大宗粮油作物进出口预测
    • 主要农作物贸易前景
    • 中国西南区
    • 华南区
    • 病虫害监测
    • 概述
    • 华东
    • 东北区
    • 华北
    • 中南
    • 西南
    • 西北
  • 数据与方法
    • 地理分析单元
    • 数据
    • 方法
  • 附表
    • 附表A 农业生态区划介绍
    • 附表B 农业生态区的环境指标
    • 附录C 农业主产区环境指标及作物指标
    • 附录D 国家环境指标及产量估算
    • 附录E 中国环境指标及产量估算
    • 附录F 国家简介
    • 附表G 国家长期变化趋势

Figures

  •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奥运科技园区
  • +86 10-64842375/6
  • +8610-64858721(传真)
  • 许可证号:京ICP备05080539号-16
  • cropwatch@radi.ac.cn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AIRCAS)

RADI CAS

Copyright © 2025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生态系统遥感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