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CropWatch通报深入分析了环境指标及其对作物生长状况的定量影响,综合概述了全球粮食主产区和主产国2012-2013年小麦、水稻、玉米和大豆四种大宗作物的生产情况。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生产、消费与进口大国,对世界粮食市场的走向有重要影响,CropWatch在关注中国对世界粮食贸易影响的同时,更关注其粮食安全问题。
本期CropWatch通报通过采用新的空间分析单元、分析方法以及自主研发遥感指标,力图对粮食生产系统的动态变化进行深入与细致的分析,力图实现从单纯的农业生产环境的描述到农情指示因子定量监测的转变。当然,信息来源的多样化有时会产生矛盾的信息,然而其恰恰反映了全球粮食生产系统的复杂性,进而增加了CropWatch通报整体分析的可信度。
2013年全球玉米、水稻和大豆产量与多年平均水平相当,而小麦产量有所提高。CropWatch监测表明,2013年全球大宗作物的总产如下:小麦产量7.05亿吨,比2012年增产4.1%;水稻产量7.39亿吨,同比增产1.6%;玉米9.44亿吨,同比增产0.3%;大豆2.82亿吨,同比增产1.2%。与全球其余国家相比,全球30个粮食主产国和出口国,2013年小麦和水稻的增产幅度较平和,分别为2.3%和0.8%,其玉米和大豆分别增产1.7%和1.6%,高于全球其余国家。与2012年相比,全球其余国家小麦增产13.4%,水稻增产8.4%,而玉米减产6.1%,大豆减产0.8%。
2013年全球主要小麦出口国粮食产量的排名变化较大:由于美国、法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2013年小麦分别减产-5.94%,-2.83%,-3.24%和-4.17%,世界第5大小麦出口国的俄罗斯2013年总产跃升至5大小麦出口国的次席。
2013年四大水稻出口国产量集体下滑,其中泰国、越南、巴基斯坦与美国减产幅度分别为4.3%,1.5%,1.1%与3.6%,而世界第5大水稻出口国的印度,水稻增产了1.7%,但是,2013年印度小麦减少了4.2%,增产的水稻将会被国内市场所消化。因此,今年全球水稻交易总量将有短缺的风险。
201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为56,431.6万吨(合11,286.3亿斤),比去年粮食产量增加444.2万吨(合88.8亿斤),增产幅度为0.79%。其中,中国小麦总产为1.18亿吨,占世界小麦总产的17%,与2012年相比,总产减少了1.3%;水稻总产为2.00亿吨,占全球水稻增产的27%,与2012年相比,增长0.6%;玉米总产为1.94亿吨,同比增长3.1%,占全球玉米总产的21%;大豆总产为0.13亿吨,同比减少6.8%,占世界大豆总产的比重不足5%。关于中国各类作物的详尽分析以及各省作物长势状况请见通报正文。
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众多,这些因素直接或者间接与环境条件相关,尤其是天气状况,其中寒潮与热带风暴是影响今年全球粮食生产的两大因素:
2013年持续大范围的寒潮对北半球粮食生产造成了十分不利影响。冬小麦越冬期与春季的数次寒潮给冬小麦生长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寒潮影响的范围波及亚欧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如印度西北地区、中国部分地区、中亚、欧洲与北美。2013年8月份的一次寒潮,对南半球粮食主产区的巴西南部地区、阿根廷北部地区、乌拉圭与巴拉圭的部分地区的作物生长亦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热带风暴也是影响作物生产的重要因素,2013年连续的热带风暴是孟加拉湾、东太平洋地区、南亚与东南亚的粮食生产减产的重要原因。
由于地域广阔,2013年中国粮食生产遭受了寒潮与热带风暴的双重影响。与寒潮与热带风暴相比,旱灾、蝗灾与大西洋飓风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十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