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至4月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冬季作物(主要包括冬小麦和油菜)处于越冬期、返青期到拔节期过渡,长江以南的夏粮产区在4月底逐渐接近成熟期。期间,中国作物长势总体比近5年平均水平稍好。2014年前四个月的农业气象条件基本与近5年同期平均水平持平,其中,降雨量略降3%,平均气温增加约1度,光合有效辐射量增加约2%,由此导致全国平均生物量较平均水平偏低7%。具体来说,长江以北地区1月至4月期间降雨量一直处于近5年平均水平,而在华南、长江中下游地区,降雨量在各月份分布不均,3月下旬的降雨量明显高于平均水平,而四月中旬的降雨量显著偏少。全国的气温基本呈现相同的态势-一月份和三月下旬偏高,二月份气温偏低。
农业气象条件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导致了中国作物长势的复杂态势,全国几乎所有省份均零星分布有较高和较低的最佳植被状况指数(图4.4)。具体来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雨偏少导致了该地区的生物量水平偏低,中国东北地区的降雨量相对近5年平均水平几乎下降了一半,但由于2013年底的大雪为耕地提供了充足的水分条件,因此该地区并未出现旱情,春季作物(春小麦、玉米和大豆等)的播种和出苗未受到严重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华南地区农业气象因子总体处于正常水平,但生物量却显著低于近5年平均水平(偏低25.4%),主要是由该地区2月份的异常低温导致的。与近5年平均水平相比,黄土高原地区的降雨量几乎翻倍,极大地促进了这一半干旱地区的作物生长和籽粒灌浆,表现在生物量较近5年平均水平偏高80%,最佳植被状况指数达到0.96。在中国冬小麦核心产区-华北平原,虽然2013年10月至2014年1月间的少雨天气导致旱情发生,但近4个月的有效降雨彻底缓解了越冬期的旱情,作物长势逐渐恢复并逐渐达到近5年最高水平。冬季偏高的气温和晴好天气以及越冬期后的有利天气条件使得冬小麦主产区的作物物候有所提前,综合来看,CropWatch预计2014年夏粮将是丰收年。
监测结果显示,2014年1月至4月期间,中国的耕地种植比例达到68.6%,较近5年平均水平高出3.9个百分点,其中冬季无作物种植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西北、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华北平原北部地区。自4月中旬开始,这些未种植的耕地逐渐开始播种春季作物。与近年平均水平相比,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地区的种植耕地比例有所下降,但降幅较小,分别下降1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
2014年1月至4月期间全国植被健康指数分布图(图4.3)显示,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四川、重庆、陕西南部和内蒙古地区遭受了轻微的水分胁迫,而在其他地区尤其是华北平原、东北地区、新疆南部和甘肃水分充足,对作物生长有利,对于未种植地区,充足的土壤水分为后期作物播种和出苗提供了有利条件。
图4.1. 2014年1月至4月中国降水量与近5年同期平均水平差值聚类空间分布图及聚类类别过程线
图4.2. 2014年1月至4月中国平均温度与近5年同期差值聚类空间分布图及聚类类别过程线
图4.3.2014年1月至4月期间中国耕地种植情况分布图
图4.4. 2014年1月至4月中国最佳植被状况指数VCIx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