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pWatch遥感监测结果表明,2014年夏粮作物越冬后气象条件良好,气温较往年同期水平偏高,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适宜,夏粮作物长势普遍好于去年和近五年同期平均水平,全国夏粮取得丰收。
最新监测结果显示,2014年全国夏粮总产为12,354万吨,与2013年的12,186.7万吨相比,产量增加约167.4万吨,增产幅度约为1.37%(表4.1),夏粮增产的主要由于单产和面积均有一定幅度的增加。在各省市中,重庆、河北、湖北、江苏和山西的夏粮增产幅度最高,增幅超过2%,夏粮生产大省河南省(产量近全国的四分之一)取得丰收,夏粮总产增加约1.1%,山东和甘肃受单产显著下降的影响,夏粮总产有所下降。
表4.1. 2014年中国夏粮产量遥感监测结果
省份 | 2013产量 | 2014年 | |||
(万吨) | 面积变幅 | 单产变幅 | 总产变幅 | 夏粮产量(万吨) | |
安徽 | 1,196.66 | -1.59 | 2.93 | 1.3 | 1,212.17 |
甘肃 | 318.57 | -0.33 | -2.11 | -2.43 | 310.83 |
河北 | 1,041.73 | -1.66 | 5.25 | 3.51 | 1,078.27 |
河南 | 2,558.31 | -0.18 | 1.27 | 1.09 | 2,586.18 |
湖北 | 598.19 | -1.77 | 4.15 | 2.3 | 611.97 |
江苏 | 966.37 | 1.67 | 1.73 | 3.43 | 999.51 |
山东 | 2,243.64 | 0.42 | -1.88 | -1.47 | 2,210.73 |
山西 | 204.66 | -3.12 | 9.45 | 6.03 | 217.01 |
陕西 | 433.12 | -6.86 | 8.79 | 1.33 | 438.88 |
四川 | 538.84 | 1 | 0.96 | 1.97 | 549.47 |
重庆 | 224.68 | -1.53 | 3.84 | 2.25 | 229.73 |
全国 | 12,186.71 | -1.72 | 3.15 | 1.37 | 12,354.09 |
CropWatch 监测的结果表明,2014年全国冬小麦总产为11,222.77万吨,相比2013年的11,064.85万吨,增长1.43%,主要原因是全国冬小麦种植面积和单产均有一定幅度的增加。其中,安徽、河北、江苏、山西四省的冬小麦产量增幅较大,增幅超过2%,山西冬小麦增幅最高,达到6.37%;甘肃、山东和重庆冬小麦产量有不同幅度下降,降幅分别为2.36%,1.60% 和1.08%,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这些省份的冬小麦种植面积有所下降。
2014年全国冬小麦的种植面积为23,503.38千公顷,相比2013 年的23,323.09千公顷增长0.77%,冬小麦面积较2013年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国家继续加大种粮直补等政策力度,农户种粮积极性有所回升。安徽、河北、河南、湖北、江苏、山西等省市的冬小麦种植面积较2013年有所增加,其中安徽、河北、江苏、山西的冬小麦面积增幅超过1%,甘肃、山东、陕西、四川和重庆等省市的冬小麦种植面积较2013年有所下降。
利用最新遥感数据及单产模型对全国11个监测省市的冬小麦单产开展监测,结果表明,2014年全国冬小麦平均单产为4,774.96千克/公顷,相比2013年的4,744.16千克/公顷,增长0.65%。冬小麦播种以来,冬麦主产区农业气象条件总体利于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华北地区冬季的旱情在2014年2月得到有效缓解,并未对冬小麦单产造成影响。全国11个监测省市仅山东和重庆的冬小麦单产有所下降,其余9个省市的冬小麦单产均有不同幅度的增加,其中安徽、甘肃、山西、陕西、四川等五省的小麦单产增幅超过1%。监测结果显示,11 个冬小麦主产省市的单产差异明显,河北、河南和山东的冬小麦单产最高,超过5000千克/公顷,陕西、四川、重庆等地的冬小麦单产最低,低于4000千克/公顷。
表4.2. 2014年中国冬小麦产量遥感监测结果
面积(千公顷) | 单产(千克/公顷) | 总产(万吨) | |||||||
省份 | 2013 | 2014 | 变幅(%) | 2013 | 2014 | 变幅(%) | 2013 | 2014 | 变幅(%) |
安徽 | 2,592.58 | 2,624.91 | 1.25 | 4,262.06 | 4,333.66 | 1.68 | 1,104.97 | 1,137.55 | 2.95 |
甘肃 | 433.02 | 418.63 | -3.32 | 3,835.60 | 3,873.95 | 1 | 166.09 | 162.17 | -2.36 |
河北 | 1,958.03 | 2,016.11 | 2.97 | 5,232.15 | 5,261.97 | 0.57 | 1,024.47 | 1,060.87 | 3.55 |
河南 | 4,925.22 | 4,944.58 | 0.39 | 5,174.58 | 5,207.18 | 0.63 | 2,548.60 | 2,574.73 | 1.03 |
湖北 | 1,043.50 | 1,052.24 | 0.84 | 4,226.28 | 4,229.24 | 0.07 | 441.01 | 445.02 | 0.91 |
江苏 | 1,929.96 | 1,989.78 | 3.1 | 4,728.91 | 4,774.78 | 0.97 | 912.66 | 950.08 | 4.1 |
山东 | 4,145.86 | 4,103.43 | -1.02 | 5,364.80 | 5,333.68 | -0.58 | 2,224.17 | 2,188.64 | -1.6 |
山西 | 496.55 | 511.41 | 2.99 | 3,967.28 | 4,097.40 | 3.28 | 197 | 209.55 | 6.37 |
陕西 | 1,027.32 | 1,017.42 | -0.96 | 3,786.45 | 3,885.28 | 2.61 | 388.99 | 395.3 | 1.62 |
四川 | 1,273.21 | 1,266.36 | -0.54 | 3,587.00 | 3,628.97 | 1.17 | 456.7 | 459.56 | 0.63 |
重庆 | 363.28 | 359.67 | -0.99 | 3,113.53 | 3,110.73 | -0.09 | 113.11 | 111.88 | -1.08 |
全国 | 23,323.09 | 23,503.38 | 0.77 | 4,744.16 | 4,774.96 | 0.65 | 11,064.85 | 11,222.77 | 1.43 |
2014年1月至4月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冬季作物(主要包括冬小麦和油菜)处于越冬期、返青期到拔节期过渡,长江以南的夏粮产区在4月底逐渐接近成熟期。期间,中国作物长势总体比近5年平均水平稍好。2014年前四个月的农业气象条件基本与近5年同期平均水平持平,其中,降雨量略降3%,平均气温增加约1度,光合有效辐射量增加约2%,由此导致全国平均生物量较平均水平偏低7%。具体来说,长江以北地区1月至4月期间降雨量一直处于近5年平均水平,而在华南、长江中下游地区,降雨量在各月份分布不均,3月下旬的降雨量明显高于平均水平,而四月中旬的降雨量显著偏少。全国的气温基本呈现相同的态势-一月份和三月下旬偏高,二月份气温偏低。
农业气象条件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导致了中国作物长势的复杂态势,全国几乎所有省份均零星分布有较高和较低的最佳植被状况指数(图4.4)。具体来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雨偏少导致了该地区的生物量水平偏低,中国东北地区的降雨量相对近5年平均水平几乎下降了一半,但由于2013年底的大雪为耕地提供了充足的水分条件,因此该地区并未出现旱情,春季作物(春小麦、玉米和大豆等)的播种和出苗未受到严重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华南地区农业气象因子总体处于正常水平,但生物量却显著低于近5年平均水平(偏低25.4%),主要是由该地区2月份的异常低温导致的。与近5年平均水平相比,黄土高原地区的降雨量几乎翻倍,极大地促进了这一半干旱地区的作物生长和籽粒灌浆,表现在生物量较近5年平均水平偏高80%,最佳植被状况指数达到0.96。在中国冬小麦核心产区-华北平原,虽然2013年10月至2014年1月间的少雨天气导致旱情发生,但近4个月的有效降雨彻底缓解了越冬期的旱情,作物长势逐渐恢复并逐渐达到近5年最高水平。冬季偏高的气温和晴好天气以及越冬期后的有利天气条件使得冬小麦主产区的作物物候有所提前,综合来看,CropWatch预计2014年夏粮将是丰收年。
监测结果显示,2014年1月至4月期间,中国的耕地种植比例达到68.6%,较近5年平均水平高出3.9个百分点,其中冬季无作物种植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西北、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华北平原北部地区。自4月中旬开始,这些未种植的耕地逐渐开始播种春季作物。与近年平均水平相比,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地区的种植耕地比例有所下降,但降幅较小,分别下降1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
2014年1月至4月期间全国植被健康指数分布图(图4.3)显示,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四川、重庆、陕西南部和内蒙古地区遭受了轻微的水分胁迫,而在其他地区尤其是华北平原、东北地区、新疆南部和甘肃水分充足,对作物生长有利,对于未种植地区,充足的土壤水分为后期作物播种和出苗提供了有利条件。
图4.1. 2014年1月至4月中国降水量与近5年同期平均水平差值聚类空间分布图及聚类类别过程线
图4.2. 2014年1月至4月中国平均温度与近5年同期差值聚类空间分布图及聚类类别过程线
图4.3.2014年1月至4月期间中国耕地种植情况分布图
图4.4. 2014年1月至4月中国最佳植被状况指数VCIx分布图
表4.3. 2014年1月至4月中国气候因子与农业指标距平变化
Region | 气候因子 | 农业指标 | ||||
距平(与过去13年相比) | 距平(与过去5年相比) | 当前 | ||||
累积降雨(%) | 平均温度(°C) | 累积光合有效辐射(%) | 累积生物量 (%) | 耕地种植比例(与平均值的绝对差值) | 最佳植被状况指数 | |
黄淮海地区 | 1 | 1.4 | 2 | 0 | 4.1 | 0.83 |
内蒙古地区 | 7 | 1.9 | -0.5 | 7 | 4.1 | 0.96 |
黄土高原 | 97 | 0.7 | 2 | 62.7 | 16.2 | 0.96 |
长江中下游 | -11 | 0.4 | 3 | -8.9 | -1 | 0.86 |
东北地区 | -50 | 1.1 | 1 | -41.8 | 11.5 | 0.84 |
南方地区 | 0 | -0.2 | 1 | -29.2 | -0.2 | 0.83 |
西南地区 | 4 | 0.3 | 2 | -2.9 | 0.3 | 0.86 |
对于中国的7个分区,图4.5至4.11表示作物长势信息。信息如下:(a)一般设定:NDVI背景,玉米,水稻,大豆和小麦四种耕地面积及大于50%耕地的灌溉区;(b)NDVI生长过程线;(c)2014年1月至2014年4月,与过去5年相比的NDVI差值聚类图;(d)与图(c)相关联的不同聚类类别过程线;(e)2014年1月至2014年4月,最佳值被状态指数(利用耕地掩膜);(e)2014年1月至2014年4月,耕地种植状况分布图。(f)2014年1月至2014年4月生物量距平结果(与5年平均水平相比)。关于气象指标更多的信息,请参见附录A中的表A.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