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是亚洲的骄傲,世界上一半人口以水稻为主食,其中90%的水稻被亚洲所消费。与其它主要农产品相比,水稻主产大国同时也是消费大国,仅有7%的水稻用于出口。
亚洲水稻消费大国的人均消费量有很大差异。例如,印度尼西亚2.5亿人口,年人均水稻消费量为160千克;中国人口近14亿,年人均水稻消费为100千克;印度有13亿人口,年人均水稻消费仅为70千克。随着国家经济和城镇化发展,饮食习惯改变,水稻重要性降低,这一变化过程称为“国家从水稻到多样化饮食发展”。
与其他主要农作物相比,水稻更会引起国家或国际间的紧张局势。在亚洲,许多国家把水稻自给自足作为一个粮食安全的重要指标。2011年韩国水稻自给率降至83%时,被认为国家安全遭到严重威胁。与此同时,菲律宾规划2013年水稻达到自给自足的目标,但由于耕地有限和可用水资源不足、加之水稻与其他作物竞争等问题,这一目标很难实现。国际糖价持续走高,甘蔗在与水稻竞争中占有优势。
2008年粮食价格危机期间,包括粮食主产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限制、禁止水稻贸易,如越南、印度、柬埔寨和埃及。一些政策有可能是国家的投机行为,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是出于保障本国粮食安全考虑的。
产量波动
水稻时间序列统计数据表明,相对于其它主要粮食作物(特别是玉米)而言,水稻产量波动较小。实际上,尽管水稻单产低于玉米,耗水量也高于玉米,但需求稳定是水稻种植的优势之一。
水稻产量波动较小的原因:在水资源有保证的前提下,水稻可以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从完全雨养区到完全灌溉区,河流沿岸的沙漠地区;在充足光照的干旱区域,有利于防止水稻病虫害和疾病;在季风气候区或暖温带地区,水稻复种指数可达300%,比如在孟加拉国,雨季可种植两季水稻,旱季通过灌溉种植一季水稻。由于水源有保证,水稻的单产持续维持在高水平。
不幸的是,20世纪90年代前期和中期,水稻和小麦单产经历了初期快速增长,随后停滞不前。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农民更喜欢种植玉米。单产不变的原因还有土壤恶化、品种改良缓慢、耕地和水资源短缺。此外,当产量接近气候条件的临界值后,单产的提升需要付出难以接受的经济和环境成本。
图5.2 表明,与全球水平相比,中国水稻单产较高(图5.2a),但是年际间的单产增幅较小(图5.2b)。农业统计结果显示,全球水稻单产逐年增加,每年增加10千克/公顷,在1990年前后增加量为8千克/公顷,在这个时期,玉米单产年增加量从10千克/公顷变为17千克/公顷。
由于单产停滞不前,水稻对农民的吸引力越来越小,导致水稻需求与供应的差距增大。正如上文所言,随着亚洲与非洲城镇化和经济持续增长,饮食结构发生变化,包括水稻在内的传统主食需求将减少,这可以有效缩小供需的差距。
图5.3典型生产国的水稻单产变化趋势(a),以及中国水稻种植面积、单产和产量变化趋势(b)
水稻贸易市场形势
主要的水稻生产国和出口国间有少数的重叠,全球7个国家的水稻产量占全球水稻总产的81%,分别为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越南、泰国和缅甸。如果再增加7个国家(菲律宾、巴西、柬埔寨、日本、美国、韩国和巴基斯坦),总量可达全球水稻产量的90%。
表5.5主要的水稻生产国和出口国
主要水稻出口国 | 主要水稻进口国 | ||||||||
排名(2009-2011年) | 国家 | 产量(2009-2011年,单位:百万吨) | PCP (2009-2013年,单位:千克/人) | 排名(1999-2001年) | 排名(2009-2011年) | 国家 | 产量(2009-2011年,单位:百万吨) | PCP (2009-2013年,单位:千克/人) | 排名(1999-2001年) |
1 | 泰国 | 9.39 | 37 | 1 | 1 | 尼日利亚 | 1.74 | 27 | 2 |
2 | 越南 | 6.66 | 464 | 2 | 2 | 菲律宾 | 1.62 | 179 | 6 |
3 | 巴基斯坦 | 3.45 | 52 | 5 | 3 | 沙特阿拉伯 | 1.23 | 0 | 4 |
4 | 美国 | 3.28 | 30 | 4 | 4 | 印度尼西亚 | 1.23 | 276 | 1 |
5 | 印度 | 3.13 | 123 | 6 | 5 | 伊拉克 | 1.02 | 6 | 3 |
6 | 巴西 | 0.77 | 62 | ? | 6 | 伊朗 | 1.02 | 34 | 5 |
7 | 意大利 | 0.75 | 25 | 9 | 7 | 马来西亚 | 1.02 | 89 | 10 |
8 | 乌拉圭 | 0.72 | 405 | 7 | 8 | 阿联酋 | 1.02 | 0 | 15 |
9 | 中国 | 0.63 | 146 | 3 | 9 | 科特迪瓦 | 0.98 | 62 | 16 |
10 | 阿根廷 | 0.60 | 36 | ? | 10 | 中国 | 0.91 | 146 | 10 |
注:PCP 为年人均产量,数据来源于FAO。
前六个个国家中,只有巴西和美国不属于亚洲,但与亚洲国家相比,单产增长速度显著增加(如图5.2a)。考虑劳力、环境和经济成本,尽管很难预测这两个国家的单产增速能维持多长时间,但是单产将继续增长,使其在水稻出口国中的占有一席之地。从1999-2001年到2009-2011年,巴基斯坦水稻出口量由全球第五位攀升到第三位,而中国从第三位降到第九位。据FAO统计,15年前巴西和阿根廷都不是水稻出口国。显然,水稻的出口与进口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随着巴西水稻出口量继续快速攀升,其排名也会继续上升。比较人均生产量与人均消费量,表5.3表明一些国家人均生产量很高。如越南和乌拉圭,人均生产量是全国人均消费量的3、4倍,可见,这些国家为成为主要水稻出口国,近年来付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就水稻进口国而言,尼日利亚和菲律宾的进口量排名前两位,菲律宾要实现水稻自给有一定困难。与10年前相比,缅甸进口量排名由第十位增至第七位,而印度尼西亚水稻进口量排名由第一位降至第四位。最后,值得注意的是,科特迪瓦进口水稻不仅用来满足本国需求,同时也用于满足萨赫勒区域的偏远穷困地区的需求。
非洲水稻
非洲大陆水稻消费量增速最快,当前年人均消费为25千克,人均最高消费水平是马达加斯加,年人均消费达到100千克,可能是马达加斯加人口中印尼裔比重较大导致的。非洲主要的水稻生产国位于西非,尼日尔河沿岸以及马里三角洲区域。超过80%的非洲国家水稻用于本国消费,从几内亚地带,经由尼日尔河上游,横跨马里、乍得、坦桑尼亚和马达斯加岛,直至尼日尔。
西非主要问题是进口水稻和本地水稻的不公平竞争,基本上可以归结为运输问题。实际上,从几内亚湾港口(特别是科特迪瓦阿比让)通过铁路运输,更容易将进口水稻运输到萨赫勒地区的国家,而不是从本地生产商购买后再运输。此外,本地水稻良莠不齐,导致城市居民更愿意去购买泰国或其他国家的进口水稻,但问题随之而言,进口水稻抢占了当地小生产商的市场份额,出于地方或国际压力,政府有时会采取进口限制或全面禁止。
埃及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水稻生产和消费区域,该国对水稻爱恨交织,尼罗河流域的成员国均有权利共享尼罗河淡水资源,但是埃及水资源消耗量高于平均份额的好几倍。埃塞俄比亚对此表示了强烈不满,对埃及施压,要求减少其水资源消耗。而减少耗水目标的方式之一是通过限制耗水量的农作物,比如甘蔗和水稻,于是埃及政府通过立法来限制水稻种植面积,结果,水稻种植者、生产者、运输者以及利益相关者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同样消费者也不满足于高价的进口水稻,同时也减少了国家宝贵的外汇收入。因此,埃及水稻生产量呈现波动变化趋势。
结论
水稻与其他谷类作物在多方面有差异,它不仅在亚洲主产国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也是全球人民生活的保障。与玉米相比,水稻更少用于交易和工业生产。一些国家如菲律宾和韩国,非常重视水稻的自给;其他国家如马来西亚和中国,在关注水稻自给的同时,更多关注工业、服务业以及进口贸易等行业收入。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水稻供给和需求差距逐渐拉大,引起国际组织高度关注,但似乎并没有引起重大危机。当然供需差距的确是引发2008年水稻高价危机的原因之一。种种迹象表明,亚洲经济的快速发展减少了水稻自给的需求、减少了水稻产量;如果确实是这样,可以通过进口来实现,因为在水稻贸易市场中出现新成员,如巴西、阿根廷和巴基斯坦。
总之,水稻生产更是一个地理政治问题,水稻(和大豆)产量必将对世界粮食安全与稳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