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多数非洲国家的GDP保持快速增长,2010年GDP[1]数据表明,53个非洲国家中有41个GDP增幅超过3%,25个GDP增幅超过5%,9个GDP增幅超过9%。但是,多数国家的农业对GDP增长的贡献微乎其微。在GDP年增幅超过5%的国家中,农业对利比里亚、乍得、塞拉利昂、坦桑尼亚和刚果民主共和国GDP的贡献率分别达到77%、50%、49%、42%与37%,其余大部分国家的GDP增长主要来自服务业。
尽管非洲的农业对GDP的贡献总体较小(农业GDP的增长还受益于2008年金融危机后高涨的粮价),但不少分析师认为非洲农业将逐渐摆脱危机。世界银行(2009)与FAO的联合报告用“睡醒的巨人”等辞藻描述非洲农业的美好前景,自由撰稿人弗格森(2011)在报告中用“伊甸园”来描述非洲农业发展前景良好。
21世纪以来的粮食产量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非洲农业的成功。如表5.1所示,东非与西非的人均玉米与水稻产量增幅远高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此外,东非、西非与非洲中部国家的小麦人均产量也显著增长。最典型的是尼日利亚,因北部旱季(11月至3月)灌溉强度的提升,该国小麦产量迅速增长。但是,该国的小麦总产仍处在较低水平,约为6万吨,而年需求量是当前产量的50倍以上(Magaji,2012)。北非与非洲中部国家的人均土豆产量已经翻倍,北非的人均木薯产量增长56%,而木薯是动物饲料粮或大麦饥荒年的应急口粮。
表5.1:2001-2013年间非洲不同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人均产量的变幅(单位:%)
非洲 | |||||||
全球 | 全洲 | 北非 | 东非 | 西非 | 非洲中部 | 非洲南部 | |
大麦 | −18 | 24 | 38 | 20 | 9 | 38 | 42 |
玉米 | 38 | 31 | −4 | 41 | 51 | 32 | 21 |
水稻 | 13 | 31 | −18 | 43 | 69 | 29 | −26 |
小麦 | 7 | 6 | 18 | 53 | 100 | 92 | −29 |
其他谷物 | −15 | −13 | −21 | 40 | −30 | 31 | −40 |
所有谷物 | 14 | 12 | 3 | 41 | 3 | 32 | 10 |
木薯 | 32 | 16 | 56 | 8 | 14 | 10 | n.a. |
马铃薯 | 4 | 69 | 114 | 61 | 54 | 122 | 21 |
其他块茎类作物 | −23 | 2 | 25 | 10 | −6 | 22 | 3 |
所有块茎类作物 | 3 | 15 | 103 | 16 | 4 | 13 | 17 |
大豆 | 30 | 63 | −4 | 64 | −11 | 72 | 436 |
非洲大豆产量的增幅冠绝全球,其东非增长64%,非洲中部增长72%,非洲南部(尤其是南非)大豆产量翻两番。产量下降最快的是传统的主食(小米和高粱)和水稻,南非的小麦产量同样快速下降,玉米与大豆的旺盛需求是导致小麦产量快速下滑的主要原因。
尽管非洲的粮食产量增长迅猛,但该地区的粮食对外依存度仍然很高。非洲粮食的整体对外依存度为30%,北非的粮食对外依存度竟然高达48%,非洲中部、非洲南部、西非与东非的粮食对外依存度分别为28%、20%、19%与16%。
全球大宗农作物产量均由少数粮食主产国主导,以玉米为例,80%的玉米出口来自玉米产量排名世界前四的主产国,90%的玉米出口来自玉米产量排名全球前八的主产国;全球大豆出口的80%与90%来自前三与前四大豆生产国。水稻的状况稍微不同,由于中国与印度既是水稻主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前五与前十的水稻生产国占全球水稻出口总量的80%与90%。除南非共和国之外(世界第11大粮食生产国,粮食产量占全球产量的1%),全球粮食出口大国与粮食生产国中没有一个来自非洲。就非洲各国的在全球产量排名而言,南非排名第一,位居全球第十一,尼日利亚紧随其后,位居全球第十三,紧接着是埃及、埃塞俄比亚和坦桑尼亚,分别位居全球第十七、第二十和第二十四,但是非洲粮食产量二到五位的国家总产之和占全球粮食总产的比例仍不足1%。但毫无疑问的是,非洲粮食对世界粮食产量的贡献度将逐步增长,但这一过程可能需要数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非洲国家能否成为粮食出口大国,还取决于该国的粮食消费量。据联合国(2013)最新修订的非洲人口预测数量而言,与2010年相比,到2100年非洲人口将增长4倍,达到42亿人,其中东非与西非的人口各16亿,而之前的预测结果到2100年人口不到20亿。人口增幅最快的国家是尼日利亚、坦桑尼亚、尼日尔和刚果,其中尼日利亚与坦桑尼亚是非洲主要的玉米生产国。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当前非洲粮食产量的增长大部分被新增人口消耗,此现象与当今中国与印度水稻生产状况相似,由于本国消费量巨大,水稻很少有盈余出口。根据Alexandratos (2011)预测的结果,到2050年非洲的营养不良率将处于5.8%至12.6%之间。
与其他大洲相比,非洲有充足的农业用地储备,基于IIASA/FAO全球农业生态区划模型,Fischer比较了当前土地利用与农业可用土地数量,并比较了当前农业用地与人口的增速(表5.2).
表5.2 非洲当前农业用地与可利用地比较(单位:百万ha)
一年生或多年生作物面积(A) | 适合雨养的谷物类作物面积 | 粮食作物潜在增幅 (%) (C) | 适合雨养的所有作物面积(D) | 适合雨养的所有作物潜在增幅 (%) (E) | 预计人口增幅 (%) | ||
(B) | |||||||
2030年 | 2050年 | ||||||
北非 | 48 | 75 | 56% | 104 | 117% | 29% | 55% |
东非 | 75 | 199 | 165% | 286 | 281% | 71% | 159% |
西非 | 101 | 126 | 25% | 194 | 92% | 69% | 167% |
非洲中部 | 28 | 185 | 561% | 311 | 1011% | 67% | 153% |
非洲南部 | 14 | 16 | 14% | 41 | 193% | 15% | 27% |
非洲合计 | 265 | 601 | 127% | 936 | 253% | 58% | 132% |
全球 | 1548 | 2487 | 61% | 3560 | 130% | 22% | 38% |
当然表5.2仅是一个粗略的比较,作物种植面积仅是粮食产量的影响要素之一,相关研究表明单产、灌溉潜力、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粮食产量也有显著影响(IAC 2004, 2006; You et al., 2010; Asenso-Okyereand Jemaneh, 2012)。根据FAO粮食产量数据,1961年至1999年,种植面积的增长、单产的提升与复种指数的增长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粮食产量的贡献度均达到1/3。相关预测表明,到2030年,单产对总产的贡献度将达到60%,复种指数对总产的贡献率将不到10%,如果该预测结果成立,说明仅依靠粮食种植面积的增长实现粮食总产增加的前景不容乐观。
非洲大部分地区多数农作物都有显著的增长潜力,包括整个非洲的玉米,非洲中部与西部地区的水稻,以及非洲南部地区的部分口粮(如旱作主食)(Fischer等,2002)。当前,除北非之外,非洲是作物种植面积与粮食产量增长潜力最大的大洲,非洲中部地区的增产潜力更高。
劳动力、“超级农场”和发展走廊
充足的劳动力是农业增长的重要保障。非洲是城市化发展水平最低的大洲,同时城市化的区域差异巨大(图5.2a)。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可能会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图5.2b),但不同的专家有各自的解读。Collier和Dercon(2009)以及Drechsler(2011)倾向于将城市化看做摆脱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的良好契机,有利于该地区消除贫困。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将促进农业机械化与现代科技的投入,刺激农业生产效率的增长。针对上述观点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到底有多少人能从城镇化受益尚不清楚。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比较乐观的观点还包括组建大型或者超级农场,弗格森(2011)称这是农业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超级农场的本质是超级投资。
图5.2非洲各区域城市人口,图a是分布图,图b是趋势
注:图(a)为2010年非洲城市人口比例(弗格森等略做了修改,2011),图(b)为城市人口的变化趋势.
很明显,非洲农业发展亟需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利国利民的国家政策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同样需要大量的投资。不过追求巨额收益的超级投资人可能更加关心类似超级农场之类的大型投资。以东非为例,预计到2100年,该地区的人口将达到16亿,当前小农经济贡献了75%的粮食产量,同时提供了75%的就业机会,因此在吸引投资的同时不能忽略必须的惠农措施。Bennin(2012)指出,尽管非洲各国政府非常重视农业,但是农业的发展过程必将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
最新的非洲发展银行报告(Salami等,2010)列举了非洲农业经济发展的众多瓶颈,包括薄弱的基础设施、信贷与市场获取困难、土地使用年限受限等。世界其他区域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如泰国东北与巴西赛拉多)表明,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如交通、港口与能源供应等)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世界银行,2009)。现有的发展经验表明尽管粮食总产与出口的持续增长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但其前景非常光明。在过去的30年中,巴西大豆产量增长了100倍,泰国木薯产量也增长了十倍.
非洲农业的快速发展将在少数区域率先取得成功,这些区域被誉为“发展走廊”。当前,坦桑尼亚南部农业增长走廊(SAGCOT)与莫桑比克贝拉走廊已经引发媒体的关注(Paul and Steinbrecher,2013)。两个“发展走廊”均成立于2010年,目前正在努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农业劳动力素质,希望复制泰国与巴西农业发展的奇迹。
在部分非洲国家GDP稳步增长(主要来自服务业)以及2008年经济危机后的粮价走高的浪潮下,部分商业与发展相关的机构普遍认为非洲的农业发展前景乐观。显而易见的是,非洲农业产量增长的潜力将主要来自可用耕地面积的增加以及对当前低水平的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尤其是东非、西非与非洲中部。但是,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小农经济模式与贫困状况仍将在非洲占据主导地位,未来还需要更多更艰辛的努力,才有可能通过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促进非洲农业发展的腾飞,使非洲在满足自身粮食需求的同时为国际粮食市场做出更大的贡献。
已经建成的非洲东部与东南部的区域发展走廊让我们联想到过去30年巴西塞拉多和泰国东北地区转化为主要粮食产区和出口来源的经历。即使在财政状况、政府机构与社会制度严重束缚的条件下,拥有广泛合作机制的发展走廊仍有可能确保农民永久地摆脱贫困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