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mary
本期CropWatch通报是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数字农业研究室协调组织国内数个研究团队共同完成。通报综合采用遥感监测工具与方法完成农气、农情监测。本监测期为2018年4-7月,监测的作物品种为此监测期内正在生长或收割的大宗粮油作物。本期通报共有5个章节,第一章是全球不同空间尺度盛行的气象条件、包括极端天气事件概述;第二章聚焦于全球各洲际主产区的农气、农情状况;第三章占全球粮食产量至少80%以上的43个主产国的国家分析;第4章是中国区的监测概述;第3-4章内含概述作物和环境条件的详尽数据,特别关注玉米、水稻、小麦和大豆的主要生产国。第5.1节是2018年全年农作物的产量估计,此次产量估计是2018年5月发布的全球粮食产量的修正,有90%的估计来自模型数据,10%是基于统计预测。第5章的后续部分概述了2018年4-7月全球发生的主要灾害。
本公告发布之时,包括中国在内的北半球几乎所有的夏粮作物都已收获,秋粮作物正处于生长后期;而在南半球,夏粮作物正处于生长阶段,待一个月后雨季开始,秋粮作物的将陆续播种。
第一章:农业气象条件
本通报确认了几种似乎已成为全球气候永久特征的大尺度天气异常发生。它们与气候变化相容,也可能是气候变化的后果,异常变化包括(1)北美西部沿海地区的干燥农气条件,(2)北部高纬度地区显著变暖,(3)从北非延伸横跨阿拉伯半岛到蒙古的半干旱地区相对潮湿。最后一个地区也记录了低于平均水平的日照,这是一个影响东南亚大部分地区的异常现象。在本通报的监测期内,CropWatch监测的69%的区域的日照低于平均水平,导致全球所有农业地区的日照下降2%,中亚和东亚分别下降5%和7%。中国黄淮海、黄土高原、甘新区、内蒙古的日照同比降低15%、14%、9%、-8%,是全球降低最为明显的地区,阳光是作物光合作用和作物生产的主要驱动力,日照的显著下降非常值得关注。
在东南亚,柬埔寨、孟加拉国和泰国的低日照与“寒冬”的低温并行,监测期内上述几国的温度偏低1.4℃,异常偏低的气温会影响第二季水稻后期的生长。主要农业国中,温度偏低幅度最大的是哈萨克斯坦,气温偏低1.6℃,秋收作物的种植可能已经推迟。
除了上述主要湿润的农气条件之外,南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普遍遭遇干旱,大洋洲和南部非洲地中海气候区的干旱尤为严重。监测期内,北美洲西部海岸、落基山脉、西欧到里海的区域持续遭受高温的肆掠。每个大洲都有部分粮食主产国受到干旱的侵袭,澳大利亚尤为严重,降雨量较多年同期平均水平偏低45%。在夏粮作物的冬歇后期与早期生长阶段,欧洲的德国,波兰和一些北欧和波罗的海地区干旱盛行,德国降水偏低33%。热浪肆掠了欧洲大部分地区,英国、法国、德国和波兰,气温偏高1.6°C。包括乌克兰在内的大多数区域的日照时数都高于平均水平。
在玉米收割后期,南非的降水偏低19%。在加拿大(18%),农作物的发展趋势与欧洲的情况相似,但农作物的发育较欧洲迟。在巴西,4-7月相当于秋粮作物生长的中后期,夏粮的播种前期,尽管降水偏低16%,因此作物收到的负面影响较小。在土耳其,监测期内夏粮作物降雨量丰富(+37%),阿根廷,秋粮作物的收获和冬小麦的种植期,当地阴雨寡照,降雨量较平均水平偏高79%。
产量
据CropWatch估计的2018年全球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玉米1.07亿吨,小麦7.15亿吨,大豆3.2亿吨,同比下降0.3%,2.6%与1.4%,大米7.46亿吨,同比增长1.6%。在2017年8月,我们注意到大豆种植有从小产国向所有大陆蔓延的趋势,该趋势在2018年也得以保持。就全球主要的粮食生产大国而言,2018年产量同比增长0.1%,水稻偏低0.1%,小麦和大豆同比增长1.4%与5.1%。除水稻之外,其他作物产量的变化低于预期。
玉米。监测期内,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的玉米产量同比大幅增加9.0%与15.8%,而邻国乌克兰的降水不足,预计其玉米产量将显著下降8.8%。同样的,俄罗斯的玉米产量同比偏低18.3%,巴基斯坦、阿根廷、加拿大的玉米产量同比偏低10.1%、6.2%和4.2%。显著增长的国家包括肯尼亚和泰国,同比大幅增长16.1%和9.2%。在主要的玉米出口国中,美国玉米同比微增0.3%,而巴西同比增长1.7%。
水稻。水稻作为灌溉作物,对天气的依赖比玉米,小麦或大豆小。在主要生产国中,中国和印尼的产量同比下降2.1%和2.5%,相当于420万吨与170万吨。印度的产量,同比增加了6.2%,约1010万吨。在主要的大豆进口国中,期产量同比下降5.7%,这可能导致进口的增加。
小麦。2018年,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的小麦产量同比下降19.7%,10.3%和7.1%。对美国而言,CropWatch估计冬小麦产量同比下降3.9%,而法国和德国,这两个欧洲主要小麦生产同比偏低4.5%和4.4%。伊朗小麦在经历了系列减产后,逆转颓势,同比增长 8.8%。
大豆。除中国外,所有主要大豆生产国同比2017年产量有所下降,其中加拿大与印度同比下降5.3%,阿根廷因不利天气影响,同比更是下降7.6%。中国采取了新的鼓励大豆种植的农业政策,扭转了长达十年的减产趋势。
中国
本期通报覆盖中国大宗作物的生长高峰期。CropWatch预测中国粮食总产为5.77亿吨,同比2017年下滑0.9%,即246万吨。
CropWatch估计中国夏粮为1.26亿吨(小麦占91%),与去年同比持平。在半干旱的黄土高原地区,4月下旬至冬季作物收获期间农气条件良好,实现粮食产量十连丰,其中山西、陕西、甘肃的冬小麦产量同比大增7.5%、10%和7.1%。CropWatch估计秋粮(包括玉米、单季稻、晚稻、春小麦、大豆、小麦和块茎)的产量为4.17亿吨,同比2017年减产0.4%,即174.8万吨。
CropWatch估计全年作物产量估计为5.77亿吨,比上年同比下降0.9%,约246万吨。在半干旱黄土区和内蒙古,玉米产量增长最显著,如干旱、内蒙古、陕西和山西的产量同比增长9%、4%、9%和7%。CropWatch预测中国的水稻总产约为1.96亿吨,比2017年同比减少2%。大豆产量预估为1420万吨,同比增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