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通报主要基于监测期内的遥感数据,结合历史时段作物相关的基础数据,开展全球尺度的农作物生长形势的综合分析。
通报聚焦于2018年1月至4月期间收获或仍处于生育期内的农作物,监测内容涵盖了监测期内的农业气象条件(包括极端天气状况)、作物长势和农作物种植面积等,并重点关注全球范围内的大宗粮油作物主要主产国。具体来说,本期通报监测内容覆盖了全球范围的作物生产形势的详细分析,并对2018年全球大宗粮油作物产量进行定量预测。由于本期通报仅利用生育期内现有的遥感数据进行产量预测,CropWatch将在2018年后续两期通报中结合最新的遥感数据对各国大宗粮油作物产量进行进一步复核。
本期通报是在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数字农业研究室的统一协调下,由国内的多个团队以及阿根廷、比利时、埃及、埃塞俄比亚、莫桑比克、赞比亚等多个国家的研究人员共同编制完成的。与往期通报不同,本期通报中新增了11个监测国家,进一步突出CropWatch对非洲和亚洲面临粮食安全问题国家的关注,监测国家综述从31个国家增加到42个,大宗粮油作物总产量均超过全球产量的80%;此外,本期通报还首次对中国以外的范围开展病虫害监测,主要开展了越冬后正茁壮成长的北半球七个冬小麦主产国家的病虫害状况监测。
全球农业气象条件
CropWatch利用农业气象指标开展了全球范围的农气条件监测,该指标重点关注耕地范围的农气条件的平均状况,并以生产潜力作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相关的农业气象指标包括降水(RAIN)、气温(TEMP)、光合有效辐射(RADPAR)和潜在生物量(BIOMSS)。
监测期内全球降水比过去15年同期(2003-2017年)平均降水高出8%,全球气温接近平均水平,仅略偏低0.1℃,而光合有效辐射较平均水平显著偏低5%。总体上,降水偏高以及光合有效辐射偏低的农气模式已持续一年有余,这必然会在全球范围内对农作物光合作用产生负面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国内八个邦以及孟加拉国的光合有效辐射偏低幅度超过10%,日照不足是本期通报监测时段内主导性同时也是分布范围最广的气象异常。
另一个洲际尺度的主要气象异常发生在赤道以及热带地区,气温总体偏低。俄罗斯西部和哈萨克斯坦则遭受了强烈寒潮侵袭,影响范围向西一直延伸至摩洛哥;而以伊朗为中心广泛区域在3月下旬和4月初遭遇了严重热浪侵袭,影响范围从叙利亚向东一直延伸至印度北部。降水低于平均水平的区域主要包括中亚、南亚和东亚部分地区及周边地区,其中印度旁遮普邦(-49%)、中国的云南省(-24%)和福建省(-23%)以及巴基斯坦(-16%),南部非洲部分地区(马拉维偏低22%,斯威士兰 偏低 16%)、地中海地区(黑山共和国偏低32%,突尼斯偏低50%)、阿根廷北部为中心主要农业区(潘帕斯草原和恩特雷里奥斯省均偏低41%)以及北美部分小麦主产区(曼尼托巴省偏低23%,俄勒冈州偏低22%,内布拉斯加州偏低27%,堪萨斯州偏低58%)等降水偏低幅度居前。耕地种植比例监测结果显示,北美洲的加拿大和美国较近5年平均水平减幅较大,而阿根廷、加拿大和美国的最佳植被状况指数(VCIx)分别为0.66、0.62和0.65,表明当前时段作物长势充其量勉强接近平均水平。
显著高出平均水平的降水主要发生在东非、中亚和东亚部分半干旱地区,几内亚湾中部地区以及包括墨西哥在内的加勒比海地区。
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
2018年全球各国的最终产量仍将取决于截止到作物收获的农业气象条件,对于仍处于生育期的大宗粮油作物,CropWatch假定后续农业气象条件、病虫害状况均处于平均水平,并基于此开展了产量预测。
CropWatch预计2018年全球玉米产量为104537.9万吨,同比增长1.8%;水稻总产量为74458.2万吨,同比增长0.6%;小麦总产量为69658.8万吨,比2017年下降3.2%,而全球大豆总产量为32262.8万吨,与2017年几乎持平,略减0.1%。 除通报重点关注的42个主要农业生产国外,其他142个小微生产国大宗粮油作物产量占全球产量的比例不足20%,但其占全球小麦和水稻总产量的份额分别下降了5.6%和1.3%,表明42个主要农业生产国的主产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就玉米和水稻而言,主产国家的生产形势优于小微生产国,同比增幅均超过小微生产国;而小微生产国小麦和大豆生产形势则好于小麦和大豆,其中小微生产国的小麦产量同比增加0.5%,而小麦主产国的总产量则同比减产3.5%,小微生产国的大豆总产量同比大幅增加6.4%,与大豆主产国的减产态势截然相反,主要原因是越来越多的国家试图扩张其大豆生产规模,以期从由美国、阿根廷、巴西以及南美洲的若干邻国控制的封闭的大豆市场中分一杯羹。
玉米:全球范围内,作为全球第三大玉米出口国,巴西玉米产量同比增幅较大,增产 3.1%,而全球第二大玉米出口国阿根廷则由于北部省份的干旱影响,玉米产量下降3.8%,干旱同样影响到与之毗邻的乌拉圭和巴西部分地区。玉米作为南部非洲地区的主要口粮作物,各国生产形势参差不齐,其中,南非作为全球第十大玉米出口国,玉米产量同比下降6.8%。墨西哥玉米产量下降1.8%,菲律宾同比上涨2.2%。
水稻:东南亚的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越南的水稻产量同比分别减产2.2%、1.1%、5.2%和1.4%,显著偏低的日照条件造成的光合有效辐射不足可能是产量下降的一个因素。南亚北部的孟加拉国、印度、缅甸和菲律宾等国水稻分别增产3.2%、2.6%、1.5%和3.8%。
小麦:全球各洲均有部分国家小麦产量同比减幅超过5%,受光合有效辐射不足、局地降水短缺或洪涝以及寒潮等不利气象条件影响,部分小麦主产国如加拿大和美国小麦产量分别下降13.0%和13.5%。印度、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等其他小麦主产国的小麦产量同比分别下降6.3%、12.9%和7.9%。正是上述若干小麦总产量排名靠前国家小麦的大幅减产,导致全球小麦产量同比下降3.2%。伊朗和土耳其从上一季的欠产阴影中恢复,冬小麦产量同比分别增加 6.2%和7.9%,白俄罗斯、波兰和罗马尼亚的小麦产量同比也分别增产9.7%、11.9%和6.5%。埃及小麦同比增产7.0%,与此同时玉米和水稻产量也实现同比增加。
北半球大部分大豆生产国的大豆尚未播种或正处于播种期。南半球的阿根廷大豆产量大幅减产8.2%,而巴西大豆生产形势正常,同比增产0.8%。
综合考虑大宗粮油作物主要出口国和进口国的生产形势,CropWatch预计全球小麦供应形势趋紧;若后期美国和加拿大的小麦生产形势未见好转,全球前10大小麦出口国的小麦供应缺口可能会超过1700万吨。
中国
监测期内,中国不同地区的农业气象条件参差不齐,综合导致全国降水量和光合有效辐射较平均水平均偏低8%。 耕地种植比例较近5年平均水平偏低,全国最佳植被状况指数(VCIx)仅为0.54,VCIx高值集中出现在华中地区,表明夏粮作物种植面积与单产均不乐观。在农业主产区尺度上,北方的农业主产区降水超出平均水平约30%,而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区降水则较平均水平显著偏低约20%。
与去年同期相比,不利的农业气候条件导致小麦单产同比下降1.4%,CropWatch预计冬小麦总产量预计为11270.7万吨,同比减产327.5万吨,减幅为2.8%。全国夏粮总产量为12275.3万吨,比2017年丰产年份回落了2.8%。河北、江苏、山东和河南等省份冬小麦单产均同比下降1%,四川省冬小麦单产同比下降2%。值得一提的是,山西省(+ 3%)和陕西省(+ 5%)的冬小麦种植面积增幅最大。除不利的农业气象条件外,小麦纹枯病和蚜虫普遍发生,华南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纹枯病发生状况最为严重,长江中下游地区重度发生情况占该区小麦总面积的7%;全国各农业主产区均受蚜虫影响,华南和西南区均有超过35%的小麦田受到影响,其中西南区蚜虫重度发生率超过10%。
由于种植面积和单产的同步增加,陕西省冬小麦产量同比增幅最大,全国前3大冬小麦生产省份(河南、山东和河北)产量同比分别下降2%、6%和2%,其中河北主要遭受干旱影响,而山东和河南的产量下降主要是由于作物发育迟缓所致。